以“严细深实快”作风深化制度改革
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市场准入度。目前,海兴县行政审批局承接行政许可事项172项,各入驻单位入驻事项61项,大厅共实现入驻233项。通过精简审批事项、整合审批流程、合并审批环节等措施,整合发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实现入驻,推行“承诺制”,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标准化建设。政务服务中心完成了“工程建设项目综合服务窗口”建设,实现了统一收件、发件、咨询和无差别受理,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推进审批系统应用,加快审批服务效率,审批、核准、备案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53天、50天、50天。积极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审批模式,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规章制度。加强了网上办理、预约办理、电话咨询等业务办理形式,尤其对涉及疫情防控和群众的重大事项,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马上办、立刻办,促进疫情防控工作。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2020年以来,县行政审批局全力探索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放大市场主体总量、服务市场主体的新办法、新途径、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注册便利化,使改革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推行个体工商户登记手机办,通过移动端下载“云窗办理”APP,即可全程电子化办理个体营业执照,实现“免预约”“零见面”“全天候”“无纸化”“高效率”的便捷功能。组织梳理“百事通”清单事项的办理环节,推动审批环节整合和流程再造,大力推行集成服务和极简化审批。为巩固和扩大海兴县简政放权改革成果,找准改进方向,全面推广“冀时办”指尖服务,为群众提供权威、统一、便捷的移动政务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对接,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改革,提升服务质量。为构建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全覆盖,实现“一站通办”。全县向乡镇和街道下放审批服务事项115项,其中县行政审批局已完成18项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委托下放到乡镇基层,均是与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主要涉及工商户营业执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小餐饮登记证、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公共场所卫生证、再生育审批等证照的办理。各乡镇及时制作“审批服务专用章”,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模式。同时县行政审批局向各乡镇政府授权赋权审批服务事项业务办理开办培训班,统一为各乡镇就审批事项业务的受理、办理进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实现了群众“马上办、就近办”。
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县行政审批局以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的获得感为导向,助推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把政务服务“好差评”作为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采取“线上+线下”双评价渠道,在为政务中心配备政务服务“好差评”评议设备的同时,依托河北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好差评”评价体系,建立覆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体政务大厅、政务服务移动端等渠道一体化的“好差评”系统。建立了以评价、反馈、改进、监督、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体系,以办事流程、服务效率、服务水平、服务态度为标准的评价指标,涵盖了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全部内容。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转型升级,提高交易规范化。海兴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标准建设了开评标室和辅助功能室,合理划分平台功能分区,科学配置场所设施,完善各项服务,充分满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需要,交易项目从场地预约、公告发布、文件下载、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到保证金收退等流程全部实现线上办理,推进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全流程电子化应用,让线上流程更加科学严谨,保证项目交易公开、公平、公正。海兴县成为全市第一个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县(市)。12月14日上午,首次顺利完成远程异地评标,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将招标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从地域上最大限度地隔离,有效遏制了评标中存在的“熟人效应”。
以“严细深实快”作风决胜脱贫攻坚
海兴县聚焦精准,狠抓落实,确保成效,确保脱真贫、真脱贫。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政策,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户收入、产业发展等问题精准发力,以“劳务输出、养殖”为主,手工织网为辅的帮扶工作思路,联系鲁北化工企业,利用村办盐场、水产养殖、集体土地发包等资源优势,多措并举努力增加村民收入。帮扶村庄开展道路硬化、边沟修建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通过健康、教育、产业、金融、民生等五大扶贫政策,使贫困户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的好处。同时,对各项指标形成台账,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事事经手,保证脱贫攻坚的质量。
以“严细深实快”作风开展政企党建共建活动
前不久,海兴县行政审批局党支部和沧州承热龙海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共同开展了“政企共建聚合力,党建引领促发展”主题党日活动。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党建为引领,在结对共建过程中,充分利用共建党支部的优势,在党员教育资源等方面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共同夯实组织基础、共同建设核心文化、共同促进改革发展,以党建共建作为加强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使政企党建工作更加紧密、更加深入,双方党建互促互进的政治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群众的实际行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严细深实快”的纪律作风凝聚共识、浓厚氛围、务求实效,倾心尽力开展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