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
第05版:05

品读城市韵味 拥抱每个瞬间

策 划/曹 杰 撰 文/赵宝梅 尹 超 摄 影/魏志广 杨志涛 视 觉/张艳随

难忘

抗疫路上 你我同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春节不同寻常。

在口罩厂上班的老刘,除夕这天突然接到通知:“过了初一就到厂里加班。”正常的假期取消了,他的工作比往常更忙碌,经常送货到深夜。看着邻居、朋友买不到口罩,他自掏腰包从厂里“截货”,并一批批免费赠送。妻子深有感触,记录下这一切,既感动于丈夫的爱心,又透射出疫情形势的严峻。

小区启动封闭管理,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他们戴着口罩和护目镜,身着防护服。守护小区大门、进入楼道消杀、给居民送菜送物……而邻里们则互帮互助,你送我一包口罩,我帮你买菜到家,在紧张的气氛中,书写着一个个和谐的邻里故事。宅在家里的人们,做做美食看看书,工作生活两不误,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彼此间传递着。

那段时期,能线上解决的绝不线下进行,网上买菜、远程办公、线上听课、在家里直播卖货……足不出户有人服务,亦宅亦快乐。

口罩紧缺,沧州新上多条口罩生产线,河北金荷康医疗器械厂房内,3条N95生产线全负荷运转,60名工人三班倒,24小时生产口罩3万只,平均一分钟就有20个N95口罩下线。这样的生产效率,大大缓解了沧州N95口罩的紧张,给市民吃了定心丸。越来越多的企业复工复产,人们在疫情中坚守岗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双胜利。

疫情肆虐,举国忧心。一批批医护人员在沧集结,赶赴武汉支援。沧县医院护士高文娟,在方舱医院工作期间,她通过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有紧张和恐惧,也有温暖和感动,只因职责所在,她从不后悔。返沧归来,白衣卸甲,她依然是那个普通女子。

黄骅几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书写“不负英雄之名”的黄骅儿女故事;医护人员返沧归来,杨志涛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为英雄们拍下一组组珍贵的个人及合影照片……

年初至岁尾,疫情防控从未懈怠。惟愿:疫情阴霾早日散去,摘下口罩依然美好。

体会

人间烟火 生活滋味

隆冬时节,寒风穿过树梢,一片凋零萧瑟。然而,早晨的大街小巷,依然熙熙攘攘。结束晨练的大爷,拎着路边买好的早点回家;上早班的小伙子,大饼鸡蛋往包里一塞,骑上电动车匆匆离去……待到午时,超市里人来人往。称上块肉,拿起一捆茴香,或者来上一盒肉卷,包饺子、吃火锅;晚上就更热闹,约上三五好友,聚餐、逛街……

晨昏往来,到处充斥着热气腾腾的雾气,这是人间烟火的气息。每个人都循着那股飘香的雾气,找到生活的滋味,温暖自己。

这几天,程悦在张罗沧汉汉服社的活动。元旦那天,清风市集文艺大集又要开场了。沧汉汉服社这次是主办单位之一,作为汉服社社长的程悦,不敢掉以轻心。收集问题、准备出售的饰品、四处宣传……忙碌一天,看着宝宝天真的笑脸,家人备好的晚餐,程悦说不出的开心;热爱抖空竹的小伙子赵岩,在朋友圈晒出天南地北演出的视频,字里行间,自豪又满足;喜欢烘焙的林夕,推出一款又一款新甜点,满足客户不同口味,小日子甜甜蜜蜜……

人间烟火气,不仅是生活的温暖味道,也是生命焕发的光彩,它能驱散生活的疲惫,重新点燃信心。

做一个有烟火气的人,其实不难。做一顿饭,西红柿炒鸡蛋、拍个黄瓜、熬上锅小米粥,普普通通的饭菜,做着简单,吃起来爽口;

和家人挤在沙发上对着电视哈哈大笑;面对着渐渐老去的父母、正在成长的孩子,聊聊家长里短,菜的咸淡、肉的价格,学校和单位的事情……这些琐碎的小事,这种陪伴和倾听,正是家人间的呵护和关心,也是让人深感幸福的人间烟火。

车水马龙,奔流不息的公路上,每个人都在忙碌着,每个人都在努力生活。这是平常的烟火气,也是最真实的生活场景。

讲述

运河诉说 那人那事

千年运河,浩浩汤汤,穿行沧州253公里,留下了众多历史文物、传说和风土人情。每到一处,就有一段故事、一脉情怀,让现世人铭记心中,慢慢诉说。

缓缓流淌的大运河,滋养着沧州人,让沧州武术和杂技名扬天下,也有了镖不喊沧的硬气和豪迈。

六合拳传人李俊德,劈挂拳、八极拳传人丁文江,一边铭记祖训,一边坚持在运河边传承武术。没有大运河就没有泊头清真寺,泊头六合拳传人石同鼎珍惜那段历史,也将武术传承大任扛在肩头。

运河岸边的杂技人家,老艺人何书胜手把手教孩子们练习杂技,传承吴桥民间杂技艺术。祖辈靠杂技为生,走南闯北离不开运河,而他却坚守这里,创办杂技团,协助村子开发旅游项目,不断创新,将吴桥杂技优秀节目推向世界。

市区段运河岸边,一个承载着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村庄——强家坟,在守护强珍墓的过程中日渐成长,村民们自强不息,走过了几百年的历史。如今,昔日河堤改造成了景观,村民过上了好日子,但运河岸边船只过往、鸣笛的景象,很多老人仍记忆犹新。

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边,于运河,李晓红有种特殊的感情。作为摄影师,大运河的一草一木,日出夕阳,春暖花开,严寒冬雪,都进入了她的镜头。她沉浸于改造后美丽的运河景观:两岸绿草如茵,树木葱翠,健身设施丰富,夜景迷人。一座座壮观的跨河大桥,陆续建成使用,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更是成为市民打卡景点……点滴变化,她用镜头留存。

行走运河,探寻历史。一个村庄、一条老街、一户人家,抑或一棵古树、一座墓碑、一项技艺……都与当下融为一体,那些人,那些事,永远定格在了沧州人心中。

读城

一座城市 一种情怀

初夏时节,华灯初上,漫步荷花池边,近瞧满池荷莲,远观喷泉光幕,细品“荷塘月色”。今年,经过精心修缮,荷花池公园焕然一新,不仅改善了周边市民居住环境,更成为人们休闲打卡的好地方。

京胡一响,58岁的刘书忠精神起来,轻摇蒲扇,跟着京胡的节奏轻轻哼唱。手机屏幕上,播放着由沧州京剧团录制的《女起解》。今年,受疫情影响,文化惠民演出,线下录制线上播放,给市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看体验。

走进狮城,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遍布城市的书吧,文化馆里的热闹,“非遗”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高大上的艺术,飞入了寻常街巷。今年4月22日,“书香沧州”全民阅读启动仪式上,我市命名了首批“百名书香沧州阅读推广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不仅自己读书,还带动周边人读书。有了这些个体的引领和带动,全民阅读的梦想不再遥远。

寒来暑往,花开花落。走在城市里,更美的是人的风景:入新居时,邻里亲切问候;过马路时,车辆主动礼让;等公交车时,乘客排队有序;遇困难时,热心人伸手相帮……

今年,市民腊梅又参加了多次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年来,腊梅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队伍不断成熟、壮大,特别高兴。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狮城美丽的风景、生活中温暖的引领。

“多大点事儿啊!可别伤了和气。”“楼长”代文志念叨着。从平房到楼房,多了时常紧闭的铁门,相邻却彼此陌生的面孔。庆幸的是,我们身边总有一些“热心肠”,用简单淳朴的热情,为邻里情升温。

作家贾平凹说,最好的风景是在街头上看人。在狮城的街头,景色宜人,看风景的人,也是风景。此时,寒潮虽劲,人情却浓。

醉美

大美沧州 邀你入画

前不久,南大港湿地景区、河间府署景区,荣升为国家4A级景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时,蓦然发现,身边的美景越来越多。

南大港湿地里,有风景,也有春秋。不管哪个季节去,走的时候,心里不是装着大洼的传说,就是被群鸟翱翔的芦苇荡占领;绿树掩映下的河间府署,推开门,是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在任丘白洋淀,欣赏万顷琉璃碧的淀中风情,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待到了吴桥杂技大世界,江湖里的刀光剑影,一下子令人热血沸腾。

时序轮转,景色长在。

炎炎夏日,去渤海新区十里金沙滩冲浪,坐观微波吻黄金海岸,击水尽宾朋之欢;秋日朗朗,瓜果飘香,走进生态园,采摘、野炊,看运河“醉”风景,迎接大自然之美;春风和煦,走进公园,青草混杂着泥土的清香,沁入心脾,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令人神清气爽;冬日来临,去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在清冷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或者走近“非遗”,看指间风情,剪纸艺术。剪纸大师手指翻飞,拆条去框。雕镂人间事,点染喜成双。民间传统艺术,在发展中,赋予了新生机;还可以走进玻璃艺术的世界,这个多彩的梦幻空间,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玻璃制品的认知;拖家带口乡村游,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体验农家乐;家门口听“非遗”木板大鼓;打卡身边的网红景点,大运河森林生态修复展示区、落叶缤纷的杨树林、薰衣草盛放的花海、服装小镇、剪纸小镇、淘宝村……

身边,越来越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出现。“相约看沧州”,带你领略沧州大美。

2020-12-30 策 划/曹 杰 撰 文/赵宝梅 尹 超 摄 影/魏志广 杨志涛 视 觉/张艳随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465.html 1 品读城市韵味 拥抱每个瞬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