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1日
第02版:02

林业战线上的“胡杨树”

——记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木种苗管理站站长纪清巨

一个人,一份事业,30余年,这其中的努力与坚守需要莫大的恒心。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木种苗管理站站长纪清巨,就是具有这种恒心的共产党员。

1985年,纪清巨在河北林学院经济林专业毕业。第二年,他所在的课题组就申请了“金丝小枣密植速生丰产技术研究”课题。纪清巨的林木研究之路正式开启。

搞科研,数据调查很重要。只有科学的数据,才能有科学的结果。林业科研,有它的特殊性,有时错过一次调查时间,就可能延误一年。因此,每当到了数据调查的时候,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高温酷暑,纪清巨都会按时进行。选优调查一般是在枣树生长季节进行,要是赶上天气炎热,调查过程中,纪清巨的汗水常会把衣服湿透,他经常会有身体虚脱的感觉。

业精于勤,纪清巨所在课题组成功选育出的无核小枣优良品种“沧无1号”和“沧无3号”,通过了河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审定。这几个新品种在河北、四川、福建、天津、湖南等地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03年,纪清巨进入沧州市林木种苗管理站工作。为选择适合我市生长的优良抗盐碱树种,纪清巨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跑遍新疆、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份。特别是在新疆的一个月,结合代表国家林业局检查种苗项目的机会,纪清巨风餐露宿,每天都要坐车跑上几百公里,考察了全疆十几个苗圃和胡杨、小叶白蜡等多处原始森林,选择引进了小叶白蜡、沙枣、圆冠榆、裂叶榆等多个抗盐碱树种,并在盐山良种基地栽植,丰富了我市的抗盐碱树种资源。

多年来,纪清巨一直从事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先后开展了枣树密植栽培技术、枣树新品种选育推广、抗盐碱树种引进选育等工作,选育了无核小枣、冬枣、枸杞、白榆等多个林木新品种,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纪清巨先后完成15项科研课题,获省级科学技术奖7次、市厅级科学技术奖11次,3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

光阴如白驹过隙,如今纪清巨已在林业战线拼搏了30余年。这些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我市的林业生态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他2001年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获河北省首届林业科技创新贡献奖,连续五届被评为沧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还先后获评沧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河北省青年科技标兵、沧州市十佳党员等,2014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当选沧州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纪清巨就像林木中的一棵胡杨树,带着光荣与使命坚守一方。

齐超男 崔国芳 陈 磊

2021-01-01 ——记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木种苗管理站站长纪清巨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736.html 1 林业战线上的“胡杨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