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1日
第03版:03

十大新闻人物

(按姓氏笔画排列)

1.王淑凤:情系高墙三十余载

她是海兴县关工委主任,也是海兴“五老帮教团”团长。从1989年开始,她就和身边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干部,走上了帮教之路。31年情系高墙,6万里奔波辗转,为服刑人员送去温暖。这些人员刑满释放后,王淑凤和她的团队依然不离不弃,帮着他们找工作、盖房子、组家庭,将全部的爱都给了他们,促使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走上自新之路。前不久,王淑凤获得了2020年中央政法委颁发的“平安卫士”称号。

评委会点评:浪子回家的路有多长?你和你的“五老帮教团”,用三十余年的日夜奔忙,把无数灰暗的人生点亮。六万里风雨兼程,高墙内外都是你的牵挂;三十余载真情付出,你配得上发自肺腑的那一声“妈”。你的灵魂饱含大爱,你是浪子们生命中的摆渡人。

2.石炳启:大校回村当支书

他是原总参机关的一名大校军官。2018年2月,他放弃了北京舒适安逸的退休生活,回到家乡河间市大庄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主持出台了19项村规民约,让制度真正成为治村“标尺”。村里建设,他出钱出力甘当义工;面对疫情,他身先士卒冲在最前头;他为村里苗木和蔬菜“带货”,让全村人均收入一年翻一番。昔日脏乱差的大庄村,成了河间的标杆村、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

评委会点评:你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想为家乡实实在在干点事;你从京城回农村,从“大校”变“村官”,脚踏泥泞、躬身笃行,披荆斩棘、沐雨栉风。你的脚步里,镌刻着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殷殷眷恋,回响着一个党员一心为民的浓浓深情。你,是初心如磐的“现代愚公”。

3.沧州支援湖北医疗队:我为武汉拼过命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武汉告急。自大年初二起,我市先后派出4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驰援武汉。从那一刻起,狮城沧州与江城武汉,相距千余公里的两座城市,心手相牵。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感染风险高、病情变化快……这些医护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救治任务,为武汉夺得新冠疫情全面胜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评委会点评:白衣作战袍,悬壶入荆楚。危难时刻,向险而行,用生命践行使命,用大爱佑护苍生。去时千山雪,归来万里春。你们,就是至暗时刻的希望和光明。你们的无私无畏、英勇果敢,在未来的每一个岁月,都将被国家和人民感念。

4.沧州市纪委监委三位救人干部:水中救起九旬翁

2020年7月14日午后,沧州高新区辖区小流津河公园,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人不慎落水。车子卡在护栏旁,老人身体已没入水中,脖颈上还拴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在桥边护栏上,情况十分危急。在此路过的市纪委监委干部吕庆超、李硕、王凯,马上跳入水中展开救援。其间,险象环生。后在闻讯赶来的民警帮助下,众人将老人托举到岸边。看到老人转危为安,三人悄然离去。

评委会点评:命悬一线,危难时刻,来不及思量,你们跳入水中,上演生死救助。瞬间的选择,源自内心的品质。纵身一跳,画出人生最美的弧线;奋力托举,绽出生命最耀眼的光辉;爱心接力,擦亮“好人之城”最暖的底色。

5.肖文谦:我市唯一一个自发支援武汉的医务志愿者

他是泊头市一家私立医院的“少掌门”,也是我市唯一一个自发支援武汉的医务志愿者。武汉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在网上报名去当志愿者;收到准许入汉的通知后,马上孤身上路,逆行奔向武汉。他在那里奋战了50天,行程3000公里,所有的费用都由自己负担。他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者、沧州市优秀志愿者、4月份的“时代新人 河北好人”。

评委会点评:驱车千里,星夜兼程,你像一个孤胆英雄,奔向最危险的战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你和无数“90后”“00后”一样,用行动证明了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这力量,生生不息;这力量,顶天立地。

6.杨炳栋:推动航海智能化

他是黄骅港一名高级引航员,从事引航工作20余年,他提出“逐点乘潮”理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黄骅港特大型船舶通航可行性,推动实现了20万吨级船舶的满载通航。他安全引领船舶3600余艘次,引航里程10余万公里,可绕地球3圈。杨炳栋还总结出一系列“冰期船舶靠泊操纵技术研究”,被中国引航协会评为中国引航(2008-2018)十大科研创新成果。近年来,他从台前走向幕后,将更多精力转向培养高校航海人才和科研倾斜,并着手推动航海领域的智能化。

评委会点评:大海无言,誓言有声。你用世界眼光,引四海巨轮,让沧州拥抱世界;你用科技力量,让航海更加智能,掀起一场场技术革命;你用家国情怀,在“流动的国土”上励精图治、挥洒激情。你是港口发展的功臣,你是驾驭沧海的英雄。你用万船轨迹,描绘了波澜壮阔的人生。

7.张华绿色家园捐遗群体:愿将余爱洒人间

张华绿色家园是一个闻名全国的病残人爱心群体。他们自强不息、积极奉献。16年来,这个团队共有28人作出了志愿捐献遗体的公证。其中,7人去世后实现了遗体捐献。这个由病残人组成的爱心团队,身体残缺爱不残缺,用生命的最后一分光亮奉献社会。捐献遗体,已成为他们延续家园精神、让生命更有意义的共同追求。

评委会点评:身体被命运放逐,心灵却唱出动人的壮歌。你们相互取暖、相互支撑,追逐梦想、求证生命,把自己化作微弱的烛光,努力把周围照亮。你们用绿色表达对生命的渴望,用奉献诠释善良和顽强,你们让这座城、这片土闪耀不一样的精神光芒。

8.张东玲:两赴轮台去援疆

她是沧州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医生,5年里,两赴轮台,支援新疆医疗建设,每次一去就是一年半。5年前,首次到轮台后,她被安排在轮台县医院儿科。落后的医疗条件,热情的当地居民,患者康复后的感激,都让她感到了身上的责任。回到沧州后,她仍时常挂念那里的患者和困难群众,资助困难大学生,在网上为当地儿科医生做培训。2020年4月,她再次递交援疆申请,回到日夜牵挂的地方。临行前,她说一定要为那里带出一批高水平的儿科医生,为孩子们的生命护航。

评委会点评:从渤海之滨到西域边陲,你舍小家,纵有万般不舍,依然义无反顾;你为大家,跨越万水千山,与酷暑严寒风沙作伴。你把群众健康放在心头,儿女情长藏在心底。你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让无数生命重燃希望,谱写民族友谊最美的赞歌。做最亮的星,发最强的光,这,就是你的诗和远方。

9.孟宪升:生命定格抗疫路

孟宪升生前是吴桥县于集镇党委书记,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作为于集镇党委的“班长”和“主心骨”,一直冲在抗疫第一线。他带病工作,随身携带的不仅有装满资料的公文包,还有一大袋中药。他连续34天昼夜坚守,每天凌晨还坚持行走在督导调度、一线检查的路上。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工作,把最后的气力都留给了心中眷恋的这片热土。2020年2月28日,孟宪升因公殉职,47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抗疫路上。

评委会点评:你走了,将正值盛年的生命定格在抗疫路上。远行的足音里,脚步铿锵,初心不变。你走了,带着对这片热土的无限眷恋,“还有好多事没有做啊”,生命的最后一刻,工作依然让你心心念念。你走了,用生命写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你没走,你的精神永存,无数党员正在如你一般奋力向前。

10.甄洪月:带病坚守防控一线

甄洪月是运河区水月寺办事处四合社区党总支书记。从事社区工作20多年,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踏实苦干,取得了显著成绩。2019年,他不幸身患直肠癌,同年4月、10月先后两次做了切除手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每天挂着“粪兜”,忍受着身体的巨大痛苦,高强度地“连轴转”,对辖区防控工作进行安排调度,把一腔热血都奉献给了基层社区。

评委会点评:烈火炼真金,平凡亦英雄。疫情来袭,社区瞬间成前沿阵地。你忍着病痛,日夜冲锋。大家心疼你,你说,重任在肩,怎能当逃兵?你说,共产党人关键时刻就要冲得上、顶得住、能吃苦、勇担当。你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带领大家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防线。你,是旗帜,是先锋,是英雄。

2021-01-01 (按姓氏笔画排列)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739.html 1 十大新闻人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