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4日
第01版:01

“走近群众,才能当好贴心人”

——小赵庄乡干部包村“常态化”架起干群“连心桥”

本报记者 孙 健 本报通讯员 徐 平

“妈妈,你怎么还不回家呀?”2020年12月30日下午5点多,新华区小赵庄乡包村干部付晓辉还坚守在所包的吴官屯村。她和村“两委”干部沿着村里的小街小巷,查看是否存在乱丢垃圾、乱泼脏水等现象。看着微信视频里孩子满脸的疑惑,她安慰道:“妈妈是为了让村庄环境更美丽,忙完就回去。”嘱咐好家人照顾孩子,付晓辉又继续忙碌在街头巷尾。

今年以来,小赵庄乡聚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创新实施干部包村常态化服务机制。尤其随着“严细深实快”作风教育的开展,小赵庄乡要求包村干部每周下村不少于2天,以此强化服务基层的能力,确保为民服务在村、解决问题在村。

“包村干部下村服务常态化,具体协助村‘两委’做好村级事务谋划、项目规划、重点难点问题破解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并实地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小赵庄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包村干部在具体事务领办、具体问题协调等方面的承办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提升了村级发展的整体效能,也得到广大群众的信赖。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当中,包村干部实行“晨晚会”制度,每天早晨包村干部到村开会、实地走访,晚会碰头交流各村的进展,整个过程中积极与村民沟通交流,通过政策的讲解和朴实的话语,打消村民对煤改气、改厕等工作的疑虑。“道路整洁了,村庄干净了,厕所方便了,村民们露出了笑脸。”包村干部田明军说,“随着干部包村常态化,我们愈发体会到,只有走近群众,才能当好贴心人。”

2021-01-04 ——小赵庄乡干部包村“常态化”架起干群“连心桥”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821.html 1 “走近群众,才能当好贴心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