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静 崔国芳 陈 磊
许加海仍记得,2017年刚到中海石油中捷石化有限公司时的情景:长期停产整顿,到处锈迹斑斑,员工士气低落。一座老旧的炼厂,一支士气不振的队伍,该何去何从?“新时代建设新中捷石化!”许加海说得铿锵有力。
正式被任命为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的那天,许加海不是坐进办公室,而是找来工作服,马不停蹄赶往装置一线。这也成了他3年来工作的一个缩影。许加海到任后,面对冬季开工的巨大风险,第4天明确开工日期,第7天进入开工阶段,8天后一次开车成功……装置产出合格产品的瞬间,操作室里沸腾了,经历了4个月的“煎熬”,员工的压抑终于在那一刻释放了出来。
许加海提倡“换思想”。“建议没有对错,凡是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改善效益、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坚决支持。”一席话极大解放了员工思想,仅2018年就提出合理化建议230多条。为弥补员工素质短板,2018年,他主动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对接,联合筹办了公司大学,目前有155名员工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
2018年3月,许加海提出了“整治低老坏两年行动计划”。2019年投资2.58亿元实施建厂以来规模最大的检修,整治“低老坏”84项、更新“低老坏”设备246台、升级设备材质46项,一组组数字见证了中捷石化的巨大变化。一些干部对拆除超期服役设备态度迟疑不定。他鼓励大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淘汰无效资产,为后续发展留出空间,所需投入要通过改善经营来弥补”。近年来,公司淘汰拆除“低老坏”的硫磺、气柜以及储罐等16套。
2018年,公司原油加工量创了历史新高,实现利税16.3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75%,快速扭转了企业亏损局面,这得益于一系列改善经营措施。2018年,许加海带领企业开启了品牌建设,经过近3年的努力,中捷石化95#和98#国六汽油、京柴油等多个高清洁成品油相继投放市场,特色化工品甲乙酮先后扬帆新加坡、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并成功南下支持武汉复工复产。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许加海提前结束假期赶回了公司,积极组织抗疫。疫情未退,低油价来了。“艰苦奋斗,勤俭兴企”,这是许加海为应对疫情和低油价开出的“药方”。他实施了多项革新,全厂热损失和天然气使用量大幅降低;通过改造将原油管输能力由每年200万吨提高至500万吨,仅此两项降本就达3304万元。将一些维保和卫生清理的外包业务改为员工自主负责,降本约515万元。
4月实现月度盈利,5月整体扭亏为盈,截至11月底创利税15.18亿元……企业突破重围并没容得许加海喘息,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中捷石化的出路在哪里?对此,他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定位”的发展设想。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建设一流特色化工炼厂;“三个定位”就是打造雄安新区绿色能源保供基地、中海油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以及环渤海湾绿色化工基地。“新时代建设新中捷石化”正由一个构想变成一张清晰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