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大愿力而有大建树……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吕少军每每读此句,就犹如跨越时空,亲聆寿甫先生教诲。张锡纯,字寿甫,近现代中西医结合之先驱。吕少军,盐山县政协原副主席,与医疗卫生事业打了一辈子交道,最爱大医张锡纯。他深入研究,探寻其人、其道;他不遗余力宣传,倡导百花齐放,全方位、立体化诠释大医张锡纯。
以“人”为本 探寻大医
“爷爷,你看的是什么书?”
“这是《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大医张锡纯所著。”年仅5岁时的吕少军虽然还不明白这本书对后世的意义,但看爷爷如此珍视一本书,竟对此书生出了一丝敬畏。
上世纪50年代末的盐山,经济还很落后,盐碱地里也打不出多少粮食,吕少军就出生在这块贫瘠土地上的一个医学世家,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大夫。在他少年时期,《汤头歌诀》和《频湖脉学》就已经能倒背如流了。也许正是这样的医学基因,促使他求学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医学,而且成为省第一批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吕少军越发感觉在治病救人这条路上,中西医结合才是不二之选。而这条光明大道,早在100多年前,张锡纯就已经明确提出并实际践行了。张锡纯,这个在吕少军儿时就已有所耳闻的名字,当他捧起《医学衷中参西录》逐字逐句研读时,大觉相见恨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张锡纯医学思想体系的根基,在那个或废除中医只存西医,或抵制外来思想、独尊中国传统医学的年代,张锡纯参西不悖中的思想实践,无疑是时代的进步,这种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理念,即使在今日也有现实意义。吕少军每每思之,都为张锡纯医学的高瞻远瞩慨叹不已。
后人只知张锡纯的理法方药能治病救人,但对他的人生经历和医学思想知之不多,重术轻人的学术之风制约了张锡纯思想的传播。吕少军另辟蹊径,从“人”出发,深入挖掘张锡纯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生活背景,深切体察张锡纯的所思、所想、所感。张锡纯一生颠沛流离,想以毕生所学为国效力,不成,便为良医,解万民于病痛。最大功绩就是耗费一生心力所著的传世之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后世立下“衷中参西”的表率,也留下了很多治病救人的名方。直至今日,中西医结合思想的运用和发扬,源头皆在张锡纯。
因爱结缘 百花齐放
2018年,《医学衷中参西录》出版100周年,沧州日报以“文化八仙桌”为平台,推出主题“中西汇通张锡纯”主题访谈,吕少军是主讲嘉宾之一。他高度概括了张锡纯的历史贡献。比如,他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思想,始终是我国卫生工作五大方针之一;他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先驱人物,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是当今医疗卫生工作的三支主力军;《医学衷中参西录》今天仍然指导着临床实践;开创了中医办院和中医函授教育的先河,革新了中医传授固锁封闭的传统。报道刊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一时间,张锡纯被许多人再次提起,他的思想、学术、传承成了圈内圈外人热议的话题。
2020年9月的一天,炎夏已过,暑气未消。盐山县委会议室内热情高涨,精彩的发言一浪高过一浪。原来,在盐山县有关部门的精心筹划下,国家级著名编剧肖绍权被邀来此,共同谋划电视剧本《大医张锡纯》。听着吕少军等人对张锡纯生平、学术思想的介绍后,肖绍权深受感动,当即表态:一定要努力制作出一部经得起历史和社会检验的好作品,努力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大医张锡纯。
共同的志趣,相同的热爱,吕少军因此结识了很多致力于张锡纯研究的人,如公安战线的王鹏、盐山张锡纯文化研究会会长韩玉瓒,还有很多从事文学创作、影视艺术创作的人士,他们相互切磋、共同探讨。虽方向不同,但吕少军说,这样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才更有利于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张锡纯。
谋划研讨 迎来春天
2020年10月25日,盐山县诚邀八方来客,齐聚一堂,共同纪念张锡纯诞辰160周年。为谋划、筹办此次会议,吕少军不敢有丝毫懈怠,他配合有关部门前前后后忙了一个多月。都说岁月不饶人,大会间隙走到休息室坐上一会儿就是他最好的放松。
看着会议有条不紊、平稳有序地推进,吕少军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回想起两年前的这个时候,他也是如此忙碌。那是首届张锡纯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大会,盐山第一次举办此种规格的会议,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吕少军也是全程参与,并担任会议主持。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知名的中医专家,因为张锡纯,他们把目光聚焦在盐山。
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让盐山这座小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盐山县寿甫中医院再次扩大规模,二期正在建设当中,县城的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也提上日程。可以说,张锡纯这张中医名人名片越擦越亮。吕少军说,他对张锡纯思想以及学术研究的未来非常有信心。因为通过这次疫情,国家以及老百姓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医、中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思想的重要性,所以张锡纯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必将大行其道,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