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7日
第05版:05

“文化八仙桌”系列访谈第131期

诗意运河 古城肌理

本报讯(记者祁凌霄)大运河是人们休憩悠游的好去处,大运河两岸的建筑,是提供这种诗意休憩的必要组成。2021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入新阶段。在景观设计方面,将在沿岸两侧500米内重点打造以隋唐风格为主,修旧如旧、恢复历史风貌的景观带,营造运河诗的意蕴,丰厚古城的肌理。

本次访谈,邀请的主讲嘉宾是市大运河办公室副主任杜金月、大运河爱心志愿协会名誉会长王成东、清风市集创始人张立民。杜金月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具体规划、组织和实施者之一,对今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整体布局、基本风格、实施进程都有详尽的规划。王成东是大运河爱心志愿协会的创建者,围绕大运河文化带新的重点建设,有相应的配合措施。张立民作为提供文化体验新模式的年轻人,也代表部分群众,对开掘大运河文化、形成人与河、人与文化的互动,从而深入感受大运河文化,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进入新年度,走向新征程,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将呈现给市民新的文化享受。今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整体规划有哪些?重点突出哪些方面?在建设中,保持大运河的原真风貌非常重要,是保证诗意栖居的根本要求,那么如何维护河滩生态,形成植被景观?生态环境维护之外,两岸的人文景观尤其建筑风貌的设计,当与大运河生态景观的诗意性相协调,如何整体统一,突出古城肌理,营造出人文性的传统风貌?大运河与人互相依存,人与自然、人与古建筑的互动,将使大运河更加灵动。文化带建设中将提供哪些互动性环节,形成活的流动的景观?这些问题,都将在访谈中涉及。欢迎热心读者扫码入群,参加讨论。微信二维码将在“文化八仙桌”微信群公布。

电 话:18833783089

2021-01-07 “文化八仙桌”系列访谈第131期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367.html 1 诗意运河 古城肌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