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健 本报通讯员 刘春雨
走进黄骅市常郭镇于赵村,一处处生机盎然的小菜园格外引人注目。而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光景。于赵村原有多处破损危房,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影响村庄环境。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于赵村大力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拆除残垣断壁,清除建筑垃圾,在原有土地上建起12处花园、菜园、果园,成为人居环境新亮点。
黄骅市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生动写照。我市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聚焦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四个主攻方向,整合资源、精准施策、集中发力,全力推进农村面貌大变样。
尤其2020年,以“百乡(镇)联创、千村示范”为抓手,市人居办纵向上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级网络管理责任制,压实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横向上建立市直部门包联督导责任制,凝聚部门合力,把“严细深实快”融入“百乡(镇)联创、千村示范”全过程,坚持高标准、盯住高质量,全面深入推进,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宜居宜业中,不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上率下、凝聚合力,形成全面推进态势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曾几何时,沧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差、底子薄、任务重,部分农村地区环境脏乱差,成为当地农民群众的烦心事、恼人事。
坚决打赢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既彰显了党委、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又契合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殷切期盼和现实需要。
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部署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全市民心工程重点考核。市委书记王景武亲自过问、直接推动,市长梅世彤多次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进行调度。市级层面成立了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市政府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双指挥长制度。各县(市、区)也全部建立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机构和多部门参与整治的工作机制,形成以上率先、凝聚合力的工作态势。
全市认真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项重点进一步细化,制定10个专项行动和年度工作推进方案,做到年度有目标、有考核,推进有节点、有抓手,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个战役”不断加力、持续推进,发动了“百日会战”等一系列集中攻坚行动。
特别是2020年起,我市对标高标准,聚焦硬任务,以“百乡(镇)联创、千村示范”活动为抓手,坚持站位全局、统筹谋划、合理布点、梯次打造的原则,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集中项目、资金、人员力量,在全市优先选择乡村振兴示范区(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二类县和全域完成县,高铁高速沿线、大运河两岸等村庄打造一批示范典型,通过持续用力、压茬推进,促进整治工作提档升级。
示范村分为市级和县级两个层次,分别由市县两级分级培育、提档创建、循序渐进。通过把人居环境整治的项目、资金、力量集中向示范村倾斜,在全市每年打造不少于1000个示范村,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示范带动整乡整县大提升。2020年,我市第一批创建512个市级示范村、594个县级示范村,推进了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
补齐短板、健全机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抓好资金统筹,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是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所在。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