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2日
第03版:03

从削刀到货币——燕明刀

燕明刀,不是某武侠手中的宝刀。这种刀直径只有手掌般大小,也没有普通刀具锋利的刃,它是战国时燕国铸造流通的一种刀形钱币,只用于交易流通,因正面都铸有一个疑似“明”字,像眉毛眼睛的符号,故而称为燕明刀。刀币是从北方狄、山戎等游牧民族日常生活使用的削刀演变而来,最早的刀币——“尖首刀”与削刀几乎一样,且保留有削刀的实用功能。后由南部紧邻的燕、赵、齐等国改良推行,形成先秦刀币体系,燕明刀即是刀币体系中的一种。

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其弟姬奭于燕,位于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自西周至春秋中晚期以前,燕国在诸侯国中实力弱小,其北方的游牧部族山戎势力强盛,经常侵伐燕国。公元前664年,山戎伐燕,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救燕伐山戎,解除了山戎对燕国一直以来的威胁,此后燕国才有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后来燕明刀的铸造流通,促动了燕国的发展强盛,使其跻身战国七雄之列。燕明刀是当今存世量最多的刀币种类,它出土数量大,流通范围广,地点遍及河北、辽宁、内蒙、山东等地。它见证了燕国的繁荣,以及周邻诸侯国、少数民族的经济贸易与文化往来。

燕明刀正面铭文释为“明”字,但作为燕国铸币标志,亦有释为“召”“易”“匽”等字,其确切含义尚无定论。背面铭文有单字如一、二、工、行、左、右等;有2-3字词组多以左、右、内、外开头,再加干支或记数,如:左乙、左下一等。各种组合变化演变出400多种铭文,这些铭文可能是铸地或铸造炉次的标识。

齐桓公救燕伐山戎后,燕庄公为表感激,亲自送齐桓公到齐国境内,按当时礼制,国君相送不出国境。齐桓公为表示礼节,就把燕庄公所至的齐地割送给燕国。燕君为表纪念,在此地筑起一座城池,取名燕留城,其所处位置,即今沧县一带。因沧州现有行政区域大部属燕国疆域,故燕明刀出土数量较多。燕留城今虽无迹可寻,但齐助燕伐山戎、燕齐友好的一段佳话,却仿佛可以通过沧博历史厅中的燕明刀来穿越历史时空,让人感受战国气息,产生无尽的遐想。

马思远

2021-01-12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652.html 1 从削刀到货币——燕明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