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然
“警察的枪,军人的枪,都沉甸甸的,因为这个沉甸甸,是责任……”1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海兴县一处老院落里,50岁的张卫东静心凝神,为曾为警察、已故的外祖父写下一首诗《姥爷的枪》,以示怀念。
张卫东出生在海兴县曹庄子村,距离姥爷生活的张皮庄村仅几公里之遥,儿时基本上在姥姥家里长大。他回忆,姥爷梁树勋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公安战线工作,在海兴县公安局看守所长岗位上离休,在公安战线上工作了一辈子。1990年12月,老人离世,走时身着海兴县公安局特批的新警服。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随身佩戴的那把手枪。我想摸又不敢摸,姥爷每天下班后就把枪锁在柜子里。他告诉我那是抓坏人时用的。”张卫东说,姥爷经常给他讲故事,讲战争年代打仗的故事,讲他抓坏人的故事。在张卫东的心目中,姥爷身穿警服、佩戴手枪十分威严帅气。
姥爷的手枪象征着庄严,象征着责任,在姥爷的影响下,张卫东义无反顾地选择参军入伍,退伍后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他说,1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中国人民警察节,电视上播出的新闻让他回忆起了姥爷的故事,有很多话想对姥爷说,于是写下了这首《姥爷的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