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玩伴。据考古发现和古籍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制作陶响球和陀螺等玩具给儿童玩耍。但是一直到唐代,玩具生产都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直到宋代随着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发展,才出现专门的儿童玩具市场、“玩具专卖店”。宋代的儿童玩具不仅种类繁多,还逐渐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节令玩具”,如春节有“花炮”、元宵节有“花灯”、端午有“布老虎”、中秋有“兔儿爷”等。沧州博物馆陈列的这组旧城出土瓷塑,便是这一时期儿童玩具的代表,造型质朴,生动可爱。
宋代是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一个高峰,此时官窑辈出,私窑蜂起。在诸多瓷制品中,瓷塑玩具只是很小的一个分类,这些瓷塑最初只是各个窑口的副产品,为了节约空间,陶瓷巧匠把这些信手捏制或翻模制作的瓷塑用来填补空余匣钵窑位和其他器皿一起焙烧。随着市场的发展,一些瓷窑开始批量烧制,还出现了经营瓷玩具的集市,市井中还有沿街叫卖瓷玩具的货郎。从考古发掘看,宋代的瓷质玩具像花哨虎、龙、骑马人、狗、卧童、盘髻娃、爬娃、相扑等都很风行。
在沧县东关,有一位名叫刘秀清的老奶奶,她有个爱好,没事就去街边地头转,尤其是刚翻过土的工地和垄间,看见小件陶瓷器就捡回家,清洗干净收藏起来。一来二去,家里的小物件越来越多。1979年6月21日,刘奶奶把她捡来的26件瓷塑人、兽,一起捐给了沧州地区文化局文物组。在这些瓷塑玩具中,既有狮子、马、牛、羊、狗、猴等动物形象,也有各种童子形象,如跪爬童子、侧卧童子、骑马童子、抱鱼童子、骑鱼童子、吹笛童子等。1994年,经河北省文物专家鉴定组鉴定,白釉点褐彩兔、斑马、卧牛、跪爬童子、侧卧童子、三彩立狮等6件器物为三级文物。现在,这批瓷玩具中的11件,就摆在沧州博物馆历史展厅旧城沙盘旁的俯视柜里,期待着大家观赏。
为何在沧县东关能捡到这么多瓷塑玩具呢?沧县东关旧州镇有沧州旧城遗址。沧州旧城古称浮阳、清池,始筑于西汉,曾是汉渤海郡、隋清池县治所所在。从唐代到明初,旧城一直是沧州州治所在,举世闻名的铁狮子,就伫立在旧城中部。宋代是旧城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近些年在城内配合基建工程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宋代遗迹和遗物,出土的瓷片多为宋代各大名窑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产品。元代疏通大运河以后,随着漕运的发展,运河沿岸的长芦镇(今沧州市)发展为沧州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明洪武二年(1369年),沧州州治移至长芦镇,昔日繁荣的旧城才走向了衰败。
何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