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4日
第05版:05

诗意运河 古城肌理

1

杜金月

王成东

张立民

◆总策划: 张徽贞 周红红

◆主 讲: 杜金月 市大运河办公室副主任

王成东 大运河爱心志愿协会名誉会长

张立民 清风市集创始人

◆主 持: 祁凌霄

◆执 行: 刘 伟 高海涛

主持人:2021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入新阶段、走向新征程。今年的整体规划有哪些?具体部门或社会团体、个人有哪些新举措或新期待?

杜金月:这次我们再聚“文化八仙桌”,共话大运河,首先感谢大家对大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的支持、帮助和关爱!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新成效。我们结合沧州实际,统筹大运河文化带产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交通功能和文化旅游功能,深入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加快推进了大运河全域的规划编制、项目推进、生态保护和文化建设。多次赴通州、杭州、扬州、枣庄、常州、绍兴等地观摩,聘请全国的专家来沧授课,交流新理念新成果,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增强了新理念,积累了好经验。

2021年,在市域层面,一是完成《沧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六大专项规划》,待省级专项规划正式下发后,将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市六大专项规划相关内容,并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后印发实施;二是完成《沧州市大运河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省委专题会议要求,落实省级相关规划内容,完成《沧州市大运河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按程序报省政府审批;三是完成《沧州市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对标《河北省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管控要求和本辖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我市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着重突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筑风貌设计相关内容,报省、市政府审批。

中心城区层面:一是完成《沧州城市区大运河文化带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开展编制,指导大运河沿线项目建设;二是完成《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策划、规划》《沧州市文庙片区改造提升专项规划》《沧州市南川楼广场、朗吟楼广场专项规划》《沧州市南湖文化街区改造提升专项规划》等4项专项规划;三是完成《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建筑设计》《沧州市人民公园、胜利公园连通提升工程和南湖水体治理及东广场景观提升工程设计方案》两项工程设计。

编制规划过程中,我们将采取民众意见征集、专家评审论证、面向社会公示、组织专业论坛等举措,保证把规划编得科学、实用、好用。

王成东:任何工作和建设都离不开民众参与。作为公益性志愿服务组织,我们一直希望能更多地参与到大运河规划、建设、保护、使用和传承中,发动更多市民参与。民众参与会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大运河是沧州的,是国家的,也是世界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国家级战略工程。沧州是省内运河流经里程最多的城市,是河北最重要的节点,有很多优势。一要争取政策支持和倾斜,二要做好切实可行的规划,长短结合,官民结合。利用好民间资金资源和人才,也可探索通过发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债券和建设基金及入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合法合理进入,确保保值和盈利,解决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

张立民:新规划激动人心,清风市集将继续用作品讲好大运河故事。去年,清风市集举办了许多有品质、有内容的活动,特别是大运河主题大集,创作了许多艺术产品,受到市民广泛认可。清风市集期盼乘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东风,带领沧州文创和艺术品走出市区,到山东、天津等大运河沿线城市展示,讲好沧州故事。

主持人点评:今年的特点,概括地说是:新、真、古、靓、活。新变化新期待,老百姓很欣喜。大运河建设不仅是政府和建设部门的事情,还需要社团、市民的支持,需要协调和系统。

2

主持人:建设中,保持大运河整体的原真风貌非常重要,在河道水系治理、维护河滩生态上有哪些想法和具体做法?

杜金月:沧州城因河而生而兴。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属地政府、部门及全社会的努力下,大运河的原真风貌得以保留。2014年,东光谢家坝,东光、吴桥最美运河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沧州段大运河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2020年以来,我们按照文保、水利相关要求,开展了河道清淤、垃圾清理、文物保护、生态修复、拆临拆违等工程,在不破坏大运河原真风貌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旅游通航、堤顶路贯通等目标,建设出可观、可游的滨河绿化空间,让人们能够亲近运河、欣赏运河、爱上运河。

王成东:没有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就没有实际意义。水,一靠国家统筹调配,二靠合理利用城市水,形成内循环。要把环保考虑进去,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不管不顾。大运河从开挖、使用到现在,是遵从自然规律、自然与现实相结合的典范。真心希望,运河之水清澈荡漾,碧波之上轻舟腾细浪,南来北往;运河两岸绿树成荫,绿柳成行,鸟语花香,绿草青青,鸟可栖息,人可徜徉;明月照河上,游人熙熙攘攘;鱼跃河面,可见虾蚌。沧州志愿者愿为运河美景添色增彩。

主持人点评:真,是自然原始风貌。水、河滩生态,是大运河美的原真因素。保持本色即保持了自然之美。沧州人能在大运河里荡桨摇橹,亲近大运河亲近自然便没有了隔阂,大运河才会有持久吸引力。

3

主持人:重点打造的市区沿岸两侧运河风貌区,两岸的人文景观尤其建筑风貌,当与大运河生态景观的诗意性相协调。如何整体统一,呈现古意盎然的风貌?

杜金月:认真落实河北省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设计要求,结合沧州段独有特色,初步完成《沧州市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在景观设计方面,结合沧州段大运河河道蜿蜒曲折、“河—滩—堤—田—林”保留原真风貌的独有特色。一是在大运河两侧100米范围内,重点对河道景观进行生态修复;二是在大运河两侧1公里范围内,结合景观林带建设,充分发挥永久基本农田的景观作用,打造生态景观廊道;三是在大运河两侧1公里至2公里范围内,主要发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传统历史风貌维护作用,统筹优化农用地布局,形成多样的生态系统与农业景观,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北方运河景观;四是针对生态景观建设、植被种植、配套设施等提出负面清单。在建筑风貌设计方面,一是划定大运河两侧500米范围内为标志建筑和传统建筑区,以隋唐风格为主,修旧如旧恢复历史风貌,突出体现沧州古城的肌理质感,新建住宅建筑不超过27米,其他建筑不超过24米;二是划定大运河两侧500米至1公里范围内为协调建筑区,以现代简约中式为主要建筑风格;三是划定大运河两侧1至2公里范围内为背景建筑区,宜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鼓励运用传统元素,体现传统特点。

王成东:主城区要融入现代元素,但不能把原生态覆盖。城区以外则要以原生态保护为主,不要为了建设而搞建设,而应以点线面结合方式做好建设。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关键,一是政府规划,政策引领,实际管控。二是资金问题。三是建成后的设施使用和管理。一定要融入国家层面,不能割裂开来,既要有沧州特色,更要融入大格局。要通盘考量,把区域发展与建设融为一体。如果说两岸人文景观和建筑是局部,那么整个大运河风貌和沧州文化乃至民族文化就是大格局。两者一定要协调起来。

主持人点评:古,是人文与自然的诗意呼应。为什么不是明清,而是隋唐?以隋唐为主,难度要比明清大很多。古是纵深的沧桑感,有阶段层次。隋唐的气度、古意,与运河的初始关系,比明清要上几个档次。

4

主持人:大运河两岸散落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文化带建设,怎样凸显这些文化遗产,使它们整起来、靓起来?

杜金月:要统筹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3篇文章,一是做好立法保护,启动地方立法程序,起草《沧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目前该条例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我们牵头编制了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2个专项规划。并结合专项规划,加强文物保护,完成了我市大运河沿线176处文物遗产点实地踏勘、巡查及登记备案,制订了《沧州段大运河文物保护工作方案》《大运河沧州段文化遗产名录》等。在文旅部、省文旅厅指导下,顺利举办“流动的文化——大运河非遗大展暨第六届京津冀非遗联展”活动,同期举办了2020年市级旅发大会。三是加强宣传推介,新华社、央视及省级新闻媒体刊播我市大运河重点稿件数十篇,沧州大运河画面曾在央视播报新闻时作为背景播放。央视《航拍中国》第三季,对沧州大运河进行了重点介绍。在扬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上,我市作为代表城市就大运河生态修复工作进行经验介绍。组织专家学者编辑了《沧州大运河文化丛书》《御河·青县卷》等研究成果。下一步,我们将建设中国大运河非遗公园、非遗展示中心、筹办省第六届园博会等项目,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展陈、展示空间。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塑造可看、可听、可体验的展示场所,宣传城市、营销城市,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经济活力。

王成东:文化并不是深奥的概念。主持人刚才用馒头比喻文化共性,好文化就像馒头白菜,常吃不腻。建设文化带,要把健康优秀喜闻乐见的文化元素传承好、利用好、保护好,不要流于形式。所有的建设都要真正利民益民。不要今天建了,明天拆了,要有持续性。在文化建设上,沧州的志愿者不会掉链子。这不仅是公益活动,而且是人文构建。谁不愿意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好、更美、更宜居?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张立民:去年,清风市集团队到景德镇雕塑瓷厂考察,那里有个乐天市集,是目前国内最有创意的陶艺市集。我看到印象深刻的一幕。有位小学生捏了许多陶瓷小玩意,摆在市集售卖,童趣可爱,一个只卖5元钱。许多外国人和游客抢着买,很快就卖了上百元。孩子能通过双手赚到零用钱,关键是雕塑瓷厂的市集平台做得非常好。

由此看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现挖掘并不算难,难的是活起来和靓起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为艺术家、手艺人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很重要,只有让更多人了解、喜欢,才会产生更多的需求。人们在生活和消费上有了需求,文化遗产就自然而然靓了起来。清风市集有位菜菜姑娘,会织羊毛毡。通过参加市集,羊毛毡获得很多人认可,有的美术培训机构请她当老师,有的活动机构请她去暖场,前几天,某商贸城搞元旦晚会,还用了她许多作品。还有石飞老师,剪纸艺术十分精湛,可平时他只能干送快递的工作,年底剪纸需求大时,才捡起来。说到底,清风市集需要继续努力,如果有足够影响力,人们对他的作品需求一定会增多,有了足够的收入,他就可以专职做剪纸。对文化遗产既要好好保护,也要传播它们的文化内涵,科学合理地利用起来,才能在大运河畔活起来、靓起来。

主持人点评:靓,是最精彩的文化凸显。地方文化开掘要避免高度不够、琐碎等问题。文化好比粮票,要做全国粮票,具大格局大气象。真文化不故作高深,是亲民的。馒头适合不同的人,符合普遍饮食习惯,文化也要有普遍性。普遍不是庸俗,是提纯了的审美共性。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共性程度极高。

5

主持人:大运河与人互相依存,人的加入,将使大运河更加灵动。文化带建设中将提供哪些互动性环节,形成流动的人文景观?

杜金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全过程,妥善处理城与河、人与河的关系,通过生态修复,在沿河两岸为全市人民提供了可休闲可健身的公共绿化空间;通过改善夜景亮化效果,让人们在夜晚也可以在大运河畔倘佯,同时也促进了夜经济发展;通过堤顶路畅通工程,为大运河国际马拉松赛事举办、马术赛事举办、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走大运”健步走等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成为文化旅游新亮点;通过运河两岸废旧厂区改造和社区营造,如改造大化及周边区域,建设中国大运河非遗公园和省园博园,通过植入运河非遗文化,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改善沿线居民生活环境。

王成东:可以融入多种元素,公益的、盈利的、文化的等实现有机结合。给社会公益性志愿组织留出空间。要遵循自然原则。谢家坝之所以能够成为申遗点,关键是它融入了沧州人智慧或民族文化中的科学,体现了尊重自然的传统文化观念。大运河上的拐弯设计也是如此,这就是文化在大运河建设和生活中的体现。现代科技有了长足进步,但不要忽略道法自然的哲理。就像前几天的突然降温,造成空调基本失调,不能正常启动。类似于这样的情况,自然的东西如火,显然是科学产品不能替代的。大运河畔的文化互动,既要尊重现代科学,又要切合实际和特殊情况下对原生态的需要。应靠充分考虑人的自然和实际需求这一重要因素,形成良性的自我循环。

张立民:前几天,《沧州日报》刊发了一篇文章,对运河沿岸的个性化改造的门店进行报道。生活中,许多人也发现了新华桥到永济桥之间增添了许多文艺范儿十足的小门店,来消费体验打卡。随着生活日益丰富,人们不断追求生活的文化品质,文艺小街便应运而生,成为一道社区景观,备受市民喜欢。

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怎样才能更加灵动?又要形成什么样的人文景观?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吸引什么样的人来融入到运河两岸。运河两岸应该汇集像海口万绿园那样骑行健身人群;应该汇集像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园区那样大学生创客;运河两岸应该汇集像北京南锣鼓巷的穿梭古街老巷的游客;运河两岸应该汇集像大理古城中享受静谧时光的背包客等。

“文化八仙桌”就是大运河沿线城市中独有的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大运河文化带就需要更多类似的有深度、有意境、有品质的人文景观,能让人学到知识、享受到乐趣、体验到艺术、感受到文化等。吸引更多有梦想、有情怀的创业者和实干家不断加入,一起追梦、创业,那么大运河两岸会形成汇聚更多受欢迎、受认可的人文景观。

主持人点评:盘活难。得有新鲜感,大量重复,也就不新鲜;得有收入,没收入就不能持续;活起来就得编个好筐。民俗产品应摆脱节气和单一化限制。散兵游勇,不成气候,得有带队人。一匹狼就能带好一群羊。我们常说坚守,如没有寂寞、苦难、挑战,还用坚守吗?活起来,得换脑子,好思想就是活力之源。

2021-01-14 1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066.html 1 诗意运河 古城肌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