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2日
第08版:08

向海图强舞“龙头”

(上接第一版)

同时,我市充分发挥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开放平台作用,扎实开展重点区域常态化招商,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重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渤海新区共完成技改投资270.8亿元,其中绿色石化产业占比达60%以上;与京津雄签约的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80.4%,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获评2020年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落地高端医药项目74个,竣工投产32个。

滨海新城展新颜

崛起的港口,兴盛的产业,必然呼唤一座现代化的滨海新城相伴而行。

过去一年,围绕“以城定港、港城融合、产城共兴”思路,我市立足提升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推进主城区和渤海新城“双城”建设,打造沿海经济带跨越发展的样板城市,带动了整个渤海新城快建设、大发展。

在基础设施方面,集中实施总投资49.6亿元的107个市政基础配套项目和总投资30.7亿元的40个公共服务项目。截至目前,总投资2.1亿元的黄骅新城津汕高速黄骅北互通收费站正式开通,G337南大港段已通车运行……

在塑造海滨城市特质方面,统筹设计城市绿化、建筑色彩和风格,搞好城市建筑风貌设计和单体建筑设计,提速推进恒大文旅城、沧海金沙滩文化中心等精品项目建设,抓好奥特莱斯国际购物小镇、中东欧商务中心等城市品牌项目,打造城市“会客厅”、特色街区、风情街区。

同时,统筹抓好渤海新区和渤海新城规划建设,推进黄骅市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港城区的有序融合发展,打造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努力建设面向中东欧为主的全面开放新城、滨海特色的繁荣宜居新城、创新发展的绿色智慧新城。

如今,一座美丽、现代、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正崛起于渤海之滨。

全域开放“春满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统筹推动渤海新区港产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市十分注重发挥渤海新区在开放合作、改革创新等领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千方百计在带动全域开放上求突破。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成立深化渤海新区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赴唐山曹妃甸区、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学习考察管理体制改革先进经验,科学制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

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新一轮“南资北移”的黄金机遇,聚焦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根据经济实力、产业发展结构匹配度等条件,组织370余名干部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培训11期,学习港口建设、招商引资等先进做法。

推动各县(市、区)进一步打破“内陆思维”、增强沿海意识,转身向海、紧跟布局,与渤海新区实现全面对接、联动发展。“加强渤海新区直通直联,在规划、交通、产业等方面协同对接,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完善常态化‘走出去’机制,面向京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引进一批外贸服务企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创业团队”……以点带面、同频共振,全市发展呈现全面开花良好态势。

如今,以深入开展“严细深实快”作风教育为契机,各县(市、区)进一步树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沿海意识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各相关部门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突出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行动,集中签约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我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全年共引进项目378个,总投资1385.4亿元。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个新”要求,积极融入大局大势,努力创先争优走在前列。

东风鼓满万里帆。推进打造全省沿海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和改革开放新高地,实现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沧州正奋楫前行!

2021-01-22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800.html 1 向海图强舞“龙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