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年愈近,愈思念舌尖上的那抹乡愁。一口浓香的茶汤,一个外脆里嫩的驴肉火烧,一碗鲜而不膻的羊汤,一锅辣得过瘾的火锅鸡……即日起,记者走进街头巷间,带你细品沧州味道,感受狮城文化。
“秘方”
把雪白细腻的菱角粉舀入碗中,加水轻轻搅拌为糊状。左手端碗,凑近茶壶口,右手执壶,壶身倾斜,沸水直冲入碗中。碗在白国建的手中有规律地移动着,只见碗与壶口之间的距离先近又远,远而又近,来回之间,碗中的茶汤已然冲好,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买记茶汤传承人白国建说,想冲好一碗美味的茶汤,且得下功夫呢。水温低了,粉沏不开;水温高了,会黏成团;水多了,太稀;水少了,又过稠;手法不到位,注水不连贯,茶汤会不熟。“说白了,就是一门手艺活,没啥秘方,你得热爱它,得有兴趣去钻研。当初白国建的姥爷改良茶汤,把粗粮粉换成菱角粉,靠的就是老手艺人的热爱和钻研。可以说,干买卖,是姥爷把我和哥哥领进了门。姥爷对食材的讲究,对真材实料的坚持,一直影响着我们。”白国建动情地说道。
买记茶汤再次开张后,白国建和哥哥白国营继续发扬着姥爷的工匠精神,在祖辈手法的基础上更加精益求精。
油茶粉是将牛骨髓与食盐、芝麻、面粉和在一起炒制成。二人在炒的基础上又加了烤的步骤,将油茶粉炒到七八成熟,放入烤箱烤至全熟,油茶粉会更香。除此之外,冲茶汤的开水中加入一点桂花,茶汤便又增了淡淡的清香。
寒冷的冬季,来一碗茶汤,红糖的甜、果干的酸、坚果的香,好似天作之合,让味蕾的享受妙不可言,一下子把人拉回旧时光。
记忆
闲下来时,白国建会冲一碗茶汤给自己喝。说来神奇,一碗菱角粉,一壶开水,外加些许红糖、葡萄干、花生碎等,就变成了人间美味。夏天喝,清甜爽口;冬天喝,温情暖胃。有时,做着,喝着,一碗茶汤就把白国建带回到了二十几年前。
那时的他,才10岁。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姥爷买春生出摊。一大早,姥爷骑着三轮车,载着标志性的大铜壶,带着白国建,便开始了一天的营生。姥爷管冲茶,白国建管端茶放料,爷孙俩配合默契,忙得不亦乐乎。
早上八九点立起招牌,中午一两点就能收摊,一天卖出茶汤400多碗。现在聊起爷孙俩一起卖茶汤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姥爷手艺高着呢,看着茶汤简单,用水一冲就完活,实际上不是这样,我跟着姥爷学,手没少挨烫,学了两年才学了个大概其。”
茶汤的一冲一拌中,留下了白国建儿时幸福的时光,清甜的气味也成了许多沧州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在市区清池大道与解放路交叉口处,或是自己,或是和家人,来上一碗茶汤,那甜而不腻的味道能滋润整整一天。
或许是随着年龄渐长,就越发想念儿时的味道。某天,干过许多营生的白国建又喝起茶汤,想起朋友的话:“有时候真想念你家的茶汤,现在想喝,喝不着了。”为什么不把老营生干起来呢,想着,白国建把落了灰的大铜壶翻了出来。
传承
茶汤“梅开二度”,靠的是沧州人对老味的喜爱,可要继续发展,还得和广大年轻人的口味“接轨”。白国建打开思路,于是,牛奶味、巧克力味、草莓味等10种口味的“新式茶汤”相继面世,并受到了一致好评。
“要好评”的过程并不容易。各种果干粉和菱角粉混合,每种口味都有“专属”比例,不知道调试了多少次才成功。不同口味的粉,还得搭配不同的辅料,才能让茶汤的味道尽善尽美。比如巧克力、红枣、老味的茶汤,加红糖味道最好;水果味的茶汤中加入爆爆珠,才算完美;奥利奥碎与巧克力味的茶汤是绝配。每一碗让食客们喝得心满意足的茶汤里,都隐藏着钻研与巧思。
“光琢磨搭配不行,最主要的是对食材的把控。我们这的干果粉有自己磨的,有从西餐厅进的,一斤得七八十元。茶汤里的瓜子仁、芝麻等辅料,都是自己炒熟剥的。这也是姥爷留下的传统。”聊起茶汤,白国建总是自然地会聊起姥爷,好像是茶汤的灵魂船长,有他掌舵,哪怕是创新,茶汤的精髓也一直不会偏航。
正聊着,一位食客进门了:“老板,还是老样子,给我来份老味茶汤,再给我媳妇孩子来一个草莓味和牛奶味的。”“好嘞!”白国建又拿起了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