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8日
第07版:07

构建良好生态 打造千亿园区

本报记者 郑进超 本报通讯员 刘宏杨

创新创业平台

合作共建新材料创新中心

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第三方机构试验

自动化生产

厂房林立

专注操作

精心实验

以需求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以创新为引擎,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发挥产业协同1+1>2效应,形成“532”发展格局,在沧州经济开发区的远景发展目标中,“十四五”中期即2023年,汽车产业年工业产值实现500亿元,新材料、智能网联、生物医药产业年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高端制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年工业产值实现200亿元,千亿园区的目标渐行渐近。

1

汽车产业

驶入快车道

2020年岁末,北京现代全新ix35正式上市,没有隆重的发布仪式,却在平淡的汽车市场掀起了波澜。令人耳目一新的外观、高端内饰搭载诸多电子辅助驾驶系统,以及“低调”的价格,无不令人心动。此外,沧州市民可享受5000至8000元左右的车辆购置税优惠,更是让沧州消费者跃跃欲试。

在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厂长武兴看来,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北京现代新一代ix35曾创造了总销量百万台的好业绩,但老款的优势逐渐消失,而全面升级的全新ix35,不仅颜值高,动力也更胜一筹,从目前上市情况来看,反应达到预期,有望带动北京现代再上一个台阶。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落户河北的单体最大项目,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正在带动着一座汽车城的兴起。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实现了沧州人的造车梦,更为“沧州制造”打上了品质的烙印——100%冲压自动化、100%车身焊接自动化、100%涂装中上喷涂自动化、100%总装车型互换交叉柔性化生产和100%发动机机加工自动化。

引进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沧州开发区人看得更远:“如果整车是‘1’的话,零部件是‘3’,整个汽车产业链都算下来,就是‘10’;如果把零部件、物流、服务贸易全部算上,再加上汽车金融以及带动相关三产的发展,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汽车综合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对沧州经济开发区乃至全市、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拉动,已不能用数字来形容。”

沧州经济开发区早已布局谋篇——以汽车整车制造为龙头,在与北京现代核心配件商加强对接的同时,向二级、三级配件生产延伸,同时向其他车系配件扩展,推进汽车全产业链发展。

在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的带动下,北汽海纳川、北汽岱摩斯、现代摩比斯、北汽韩一、中都格罗唯视、瑞荣汽车配件、友信配件、嘉诚兴业等几十家知名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纷纷落户。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量产至今,年产值可达400亿元,开发区的零部件企业产值已超过200亿元,沧州工厂已经直接带动就业6000人以上,间接带动就业2.4万人以上,一座“车轮上的新城”正在拔地而起,一个“一极引领、多元支撑”的千亿级汽车产业链条正在带动着沧州的快速发展。

2

新兴产业

洞见未来

2020年5月,我市主城区开放自动驾驶载人测试道路,沧州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路网里程达到229公里,成为全国第一个把自动驾驶载人测试开通到主城区的城市;9月,开通全国首条自动驾驶汽车旅游专线,沧州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独领风骚。近年来,沧州经济开发区倾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度Apollo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项目,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版图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百度Apollo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项目,是全省首家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和无人驾驶实验示范区。沧州经济开发区被省发改委认定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将以百度项目为龙头,依托百度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在我国北方地区率先开展国内最先进的L4级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V2X)研发试验和试点应用,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培育与塑造沧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随着Apollo自动驾驶应用实验室与运营中心的揭牌启用,将进一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测试优化、示范应用的实际需求,开辟城市规模化应用示范的崭新路径,助力沧州市打造全国智能网联和智能交通标杆城市。

沧州经济开发区将发展智能网联与抢抓新基建两手抓。他们敏锐意识到当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新基建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为适应新发展趋势,开发区积极打造新基建。目前,开发区已实现5G信号覆盖,并在区内道路两侧安装路侧智能设备,致力于打造“聪明的路”。

此外,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将引领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潮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沧州经济开发区共同打造“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航天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以航天技术与应用、信息服务技术和航天体验等航天配套产业,打造航天科技产业集群,建成国际国内航天技术成果交流平台和生产基地。促进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引导区域经济向高精尖产业流动,促进周边产业聚能。

开发区引进的数个高端新材料项目,均属于新材料产业链上游,产品技术领先、联系性强,应用领域广泛。其中,亚超特铝基复合材料生产项目、国工恒昌集成电路/半导体封装用新型高强高导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联之捷特种焊材及工艺项目、卡林热泵项目研发生产基地均已进入总装配阶段。其他钛合金、氟化锂晶体等高端制造在谈项目十几个。

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沧州)产业基地,依托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医药双创生态和品牌、人才优势,以及成规模的医药产业双创孵化成熟经验和模式,致力于新药研发、精准医学、生物医药、医用材料、数字诊疗、体外诊断等方面研究,加速科研成果的产品化、产业化和临床应用。目前,已集聚80余名医药行业知名专家,包括20名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2021年初开园后首批10个项目即可运营,拟入驻项目25个。

3

搭建平台

优化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沧州经济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必须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发挥产业优势,抢抓机遇,坚持产城融合,完善各类要素保障,积极为“十四五”发展谋篇布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良好产业生态。

依托平台优势,激发发展活力。平台是经济发展的创新载体。依托产学研平台,促进产业进一步转型。2020年7月28日,沧州市首家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正式揭牌,8月7日,立足于打造辐射京津冀产学研科技合作和全国一流校地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京津冀(沧州)研究院正式揭牌;国家级高性能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已进入装修最后阶段。

此外,充分利用“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智能网联汽车)”“河北省国际合作重点产业园(中日韩产业园)”两块牌子,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打造全市国际合作主战场。

从2018年起,沧州经济开发区积极谋划和推动中日韩产业园合作建设,积极引进韩国现代氢燃料电池、日本丰田汽车、三菱商事、韩国SK电讯等具有区域带动作用的核心项目,带动一条全新高端产业链的成型和发展。

构建人才高地,激活发展潜力。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为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按照共享的发展思路,积极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将安家费、住房和生活补贴、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入学等扶持政策享受范围扩大到“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和优秀工人技师,全方位吸引人才留在开发区创新创业。

去年,沧州经济开发区为亚超特公司的彭跃南申报高层次人才并获批。此外,争取省、市扶持资金共680万元,现已全部到位,并在2020年区财政预算中安排人才引进专项基金600万元用于扶持人才。同时,积极加快创业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智博盈创业基地扩建工作,目前已入驻90家,入驻率达93%,成功带动就业人员116人,联合北京工业大学、华夏天信(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的“变频电机技术领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成功申报并获得省级专项资金150万元。

2021-01-28 本报记者 郑进超 本报通讯员 刘宏杨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349.html 1 构建良好生态 打造千亿园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