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月26日电 冬季集中供热是我国北方省份一项民生大事,但记者近期了解到,一些地方出现住户偷热、截热、蹭热等现象,不仅拉低了其他住户的室温,还造成公共资源、能源严重浪费,供热设备维护难度增大,极易损坏,社会负面影响逐渐凸显。
偷热、截热、蹭热拉低左邻右舍室内温度
有济南市民向记者反映,因邻居蹭热不交暖气费,导致同一栋居民楼的其他户屋内温度下降。
记者从济南市某热企智慧供热平台上查看多个小区供热情况发现,确有一些用户显示停热,他们的住房通常位于单元楼中间位置。热企工作人员表示,除一些特殊情况外,确实存在一些住户蹭热的可能。
居住在济南市天桥区某小区的李艺(化名)便是众多蹭热族中的一个。自从搬进小区以来,她没办过几次用热。“不交取暖费家里也能达到20摄氏度。”李艺说。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栋楼里有多家用户报停,左邻右舍家的温度肯定会下降。至于具体下降多少度,则受房屋年代、结构、朝向、楼层、节能状况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教授级高工牛小化说。
此外,偷热、截热现象也频频出现。华能日照热力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树江说,一些用户在家里暖气中私接水龙头截取大量热水,通过截热将其用于涮拖把、冲厕所等生活用途,满足自身家庭需要。为此,日照市莒县一些供热企业只好发布公告,表示为杜绝用户私自放水行为,公司迫于无奈,将向供暖管网内持续添加“供热臭味剂”。
占热能便宜造成能源浪费、损坏供热设备
专家表示,偷热、截热、蹭热等行为,不仅拉低了其他住户的室温,还会造成能源浪费,导致供热设备受到损坏。
牛小化表示,热能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传导的特性,报停蹭热增加了其他热用户的能耗。因此,故意不交取暖费而蹭热,实际上是个人不合理侵占了公共资源,损害了其他热用户和企业的利益。
记者了解到,偷热、截热的行为同样会造成严重后果。位于济南高新区某社区的物业管家张云告诉记者,由于供热需要稳定、平衡的水循环系统,截热的行为会造成二次管网热水流失量过大,压力降低,无法满足每个楼层、每户居民的供热需求。为保证正常循环,换热站只能向二次管网内加凉水,保证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当无足够的水源补给时会引发供热设备和管网损坏,导致用户停热。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科技供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闪闪表示,一旦用户截热放水,为保证供热设备正常运转,热企就要在常规补水之外进一步不断添加新水,正常添加的新水都是经过化学处理的软化水。由于一些地方截热放水情况较多,热企的软化水处理能力有限,软水处理成本也较高,因此为了保障居民用热和管网安全,企业只能添加普通自来水,这样一方面会腐蚀居民家中的钢制散热器,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供热管道内水垢越积越多,最终威胁管道供热安全。
多措并举逐步破解居民用热难题
一些专家呼吁,规范用热行为、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根本措施是加强立法。牛小化说,应综合不同地区在供热方面的特点,制定一部供热领域的基本法规,指导各地开展供热管理,让地方政府在规范用热行为、打击违法用热等方面可以有法可依。
“应继续加大居民用热行为的宣传教育力度。”李树江表示,每年即将进入采暖季时,各地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热企通过线上、线下等各种渠道进行正确用热行为的宣传教育,使其逐步养成正确用热的意识和习惯。
逐步建立警企联合的执法机制也是关键要素。有关专家说,由于热企没有执法权,目前济南市已施行警企联合的执法机制,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用热,供热企业便联合当地公安前往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