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9日
第05版:05

方桂馥,那个为助学捐出毕生积蓄的百岁老人走了

他活成一束光 照亮这个世界

本报记者 杨金丽

方桂馥获得2018年度“沧州十大新闻人物”

方桂馥与白方礼“对视”

老人与受助学生在一起

1月27日,沧州人的朋友圈因为一位百岁老人刷屏了。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离休老人方桂馥在沧州市万盛老年公寓与世长辞,无疾而终。享年百岁。

“老人走得很安详。”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人员介绍。

受疫情影响,老人的家人、受助学生,无法到达现场。遵照遗愿,老人后事由学校全权办理。正如方桂馥生前希望的那样,后事一切从简。

他的工资卡,早在几年前就已交由学校管理。除了日常生活开销,剩余的钱全部转入“方桂馥助学金”,用于资助贫困生。生命中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也不例外。

老人去世的讣告发出后,大家在网上转帖留言,缅怀老人,满屏尽是送别声。

捐款,捐款,捐款

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老干部科,存放着方桂馥的遗嘱。那是他2014年就已立下的。

“我已92周岁,估计活不长了,我逝世后火葬,骨灰撒在运河里。我的存款有30多万,全部用在助学金上或扶贫工作上,衣服被子用在扶贫上……”

方桂馥是安徽省枞阳县晓礼庄人,生于1922年。他少年丧父,青年丧母,毕业于原南京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1958年分配到原沧州市农科所。农科所后并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老人耳聋、寡言,与人交流,多靠纸笔。2014年,连同这份遗嘱一并交上的,还有73张存折。老人的这个举动,震惊了校方。当问到这些存折存了多少年时,老人颤颤巍巍地在纸上写道:“半辈子吧!”

2014年12月29日,师生们专程到他所在的养老院感谢他。这一次,他又拿出来了12张存折,这一捐几乎捐出了他毕生积蓄,只留下了应急用的9400元钱。

这85张存折,额度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数额最高的一张是12000元,最低的是500元,都是老人数十年一笔一笔攒下来的。

2015年4月,学校以方桂馥捐款为基础,融入爱心基金,设立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方桂馥助学金管理委员会,专门管理他捐献的善款,用于资助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在校生。

此后数年,他又陆续捐款。身体不方便到银行办理存取款业务后,他干脆把工资卡放到了学校。

校方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方桂馥助学金”收到方桂馥捐款517930.17元,学院先后从助学基金中补充184703.55元,爱心人士捐款250000元。至今“方桂馥助学金”余额648633.72元。截至2020年底,助学金共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78人,资助金额304000元。

他的笑容那样纯净

身遭战乱,远离故乡,一生辗转,辛苦遭逢……身世坎坷的方桂馥,一辈子吃了不少苦,却没喊过一声苦。不管面对谁,他总是笑,是那种发自内心、能感染人的笑。

“那笑容很干净,很快乐,你不由得就会跟着开心起来。”一名受助生说。与方老交流时,他会示意来访者写下名字,看一下名字,看一下人,然后开心地笑起来。

很多人对方桂馥的笑记忆最深。大家说,别看方老岁数大了,但他身体一直很好,精神状态也好,尤其爱笑。笑起来张大了嘴,眼睛弯起来,头扬起来,笑容纯净如水。

方桂馥身体尚好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师生看望他时,他会拿着钥匙打开衣橱,摸索出一沓钱来递给校方,并附上一张纸条:“我又存了点钱,拿走吧!”迎上来的,还有那从心里绽开的笑容。

再后来,方桂馥写字的力气也没有了。面对大家的问题,他笑而不答。理解他的人说,其实,这笑就是答案。

简单的人简单的心

方桂馥一生未婚。离休后,他说不能再占着学校的房子,选择搬去了一个村里的养老院。学院几次想给他换家好点的养老院,但他不同意,连续“斗争”了好几次,他才不情愿地“妥协”。

搬东西时,旧被褥实在不能用了,学院换了新被褥。方桂馥不高兴了,像个孩子似的追问:“我的被褥去哪了?“工作人员开始说给扔了,老人竟恼了,非让给找回来。后来编了一条善意的谎言,说被褥重新拆洗后送给贫困生了,他这才罢休。

就是这样一个舍不得换家好点的养老院、舍不得扔掉旧被褥的老人,把自己一分一分攒下的工资,全部捐给了家境贫困的学生。

无儿无女的老人,却常有“儿女”绕膝。受助的78名学生,分成小组,轮流陪伴看望。老人的心愿很简单——

每个孩子都能好好读书,完成学业,学有所成。

在“方桂馥奖助学金”的推动下,很多贫困的孩子重新燃起了希望。

这个冬天,百岁老人无疾而终。很多人心中难舍,却不能送他最后一程。在网上,人们一遍遍地转发他去世的讣告,只是想把这份感动永远记在心中。

2021-01-29 本报记者 杨金丽 方桂馥,那个为助学捐出毕生积蓄的百岁老人走了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422.html 1 他活成一束光 照亮这个世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