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推进乡村振兴,要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老百姓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必然要求更加多元化、优质化的农业产品供给。要坚决落实“米袋子”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全力以赴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使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要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趋势,运用沧州良好的农业资源禀赋,结合广大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愿和需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农业产业有奔头、能致富。
推进乡村振兴,要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宜居宜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不仅要立足当前,用好资源要素,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打造一批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更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扎实开展好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统筹规划、连片打造、梯次推进、动态升级,示范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根本是靠深化改革。要着眼整体布局,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坚持顶层设计、基层自治“两手抓两手硬”,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提高乡村善治水平。要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制度化、长效化。
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干不难,小干不易”的理念,以钉钉子的韧劲狠抓落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