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30日
第03版:03

一团泥巴 玩出千姿百态

本报记者 康学翠 本报通讯员 高 箐 李冠达

《女性化的我》

仔细揣摩

先用铁丝搭出人物骨架,再以泥巴赋之“肉身”,刻出面部表情、举止动作。最后,以铜液浇铸。三道工序后,一个人物雕像就完成了。

黄骅市民赵军自接触雕塑后,一发而不可收。13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初心和热忱,沉浸其中,孜孜不倦。

指尖上的艺术

赵军的雕塑工作室位于黄骅市金宝商城办公楼上。推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形形色色的人物雕塑,穿过这些雕塑,见到了正在忙碌的赵军。最近,他正创作艺术名人系列雕塑,大部分时间就待在这里。

“雕塑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这是一种三维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直观、生动地将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放下手中的刻刀,赵军兴致勃勃地介绍起和雕塑的缘分。

仿佛天生就具有艺术细胞,儿时的赵军,特别善于观察,见到喜欢的事物,就把样貌记在心里,回到家,用笔画出来,或者用泥巴捏出来。

缘于对美术的喜爱,高中时,他成为一名专业美术生。偶然间,他了解到雕塑,觉得这是一门特别神奇又吸引人的艺术。考取河北师范大学雕塑系后,他对雕塑从最初的喜欢,逐渐变成了热爱。

“雕塑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用泥巴塑造人物,用手触摸泥巴的感觉很美妙。”赵军说,除非是刻画人物眼神等小细节时,他才会使用刻刀。更多时候,他都是用手去一点点地触摸泥巴,感受指尖上的艺术,凭借着这种触感能更好地感知自己的雕刻灵感,而用手一点点做出来的雕塑才更具有情感和温度。

为黄骅烈士塑像

位于黄骅烈士陵园的黄骅馆里,一座高50厘米的黄骅烈士雕像,寄托着人们的哀思。那是赵军捐赠的。

生长在黄骅,赵军自小就对黄骅烈士的事迹熟记于心。随着雕塑技艺的不断精进,他琢磨起为黄骅烈士塑像。

“每一个雕塑作品都不是冷冰冰的,而是饱含感情和温度的生命。每一次雕塑创作,就像是在创作一个新生命。”赵军说,人物雕塑不是照葫芦画瓢,按照照片临摹,只能得其形,不能得其魂。为此,创作黄骅烈士雕像,他查阅了很多资料,烈士入党、参加的战役、牺牲时的情景等,全面了解这个人物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战士的成长历程。

胸有成竹后,赵军开始创作。这个雕塑放在室内,空间有限,主要靠眼神、表情,表现烈士的气节和性格。经过一遍遍塑造,这尊雕像目光如炬、正气凛然。赵军说,这就是他心目中的黄骅烈士,一个为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英雄。

赋予雕塑生命,这是赵军创作的思路,体现在了他的所有作品中。

创作艺术名人齐白石时,他了解了人物的经历和作品,心中有了齐白石的形象——有几分仙气,所以设计时,人物着长袍,遮住脚面,有些仙风道骨。

“头脑中勾勒出人物整体轮廓的同时,也会把它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在用铁丝搭人物骨架,或者用泥巴雕塑时,投入感情地去做。”赵军说,比如人物的站姿、坐姿,或者思考、忧虑等表情,他会换位思考,想象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用人物雕塑表现情境和心境。

十三载匠心坚守

工作室里,有一件高155厘米的女孩儿雕塑,表情看起来有些犹豫,像是在思考什么,又像是因没有头绪而纠结。“这件作品叫《女性化的我》。”赵军说,这是他2011年创作的,一个人漂泊在外,总会觉得迷惘。于是,便突发奇想把这种状态创作出来。经过反复构思、创作与修改,用时一个多月完成。“我就是想利用女孩子的这种细腻、敏感的心思,更好地来表达我当时的纠结、迷惘、无助的心境。”

赵军说,他喜欢架上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可发挥的空间很大,比如人物做多大、什么动作和表情,他可以自由想象。

13年的雕塑创作,赵军有个“回头看”的习惯,就是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总会隔一段时间拿出来再细细揣摩一番,看看哪里不足再修改。这些年来,他始终保持着这个习惯,只有秉承初心,才能创作出更多佳作。

“干这一行,在沧州还是比较冷门的。”当被问及作品销量时,赵军礼貌地笑了笑,“我太喜欢这个了,所以即使不挣钱,我也会一直坚守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军的雕塑作品不断得到业内专业人士的赏识。近年来,他还带着自己的雕塑作品先后参加了北京、石家庄等地的美术展览。在赵军看来,能够得到同行的认可,是对自己雕塑技艺的莫大肯定。

2021-01-30 本报记者 康学翠 本报通讯员 高 箐 李冠达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521.html 1 一团泥巴 玩出千姿百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