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知跪乳鸦知报,自古贤哲皆敬孝。纵是朝朝奉母恩,惟嗟西幕斜阳老!”
献县单桥村南耿家园(今并入南单桥村),在明代万历年间出了个进士——耿橘。耿橘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林氏靠纺织供儿子读书。1601年,耿橘中了进士,第二年便出任江苏常熟县令。他勤于政务,爱民如父母,大兴水利,很快使常熟贫瘠的盐碱滩变成鱼米之乡。因政绩显著,升任兵部主事。告老归乡后,尽心尽力侍奉母亲达10年之久。母亲病故后,耿橘亲筑悦亲台。
这是献县单桥栏板向我们讲述的耿橘跪母的故事。一幅儿跪慈母的石桥雕画,传达了母慈子孝的中华美德,彰显了为官勤政爱民的政风。景观,让蕴含其中的文化活了起来。
旅游和文化天然互生共存,那些拥有着丰富人文资源、浸润着历史文化气韵的地方,总是格外吸引人。一部《芙蓉镇》,让“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声名鹊起;一篇《桃花源记》,让武陵源承载起人们对“世外桃源”的想象;“步步有典故,处处有文物”的洛阳,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人文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这几年,我市充分挖掘蕴藏于狮城大地上的人文资源,让游人在不同景区感受活生生的文化:在黄骅,梦回秦汉;在盐山,遇见徐福;在河间,听琅琅诗经;在肃宁,与状元同享及第之乐;在南皮,聆听一代名臣洋务运动的宏愿……
以文促旅,更要以旅彰文。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旅游中注入文化之魂,是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点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传承。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景观中的文化可以实现与游客的隔空对话;5G时代到来,游客在家就能感受旅游魅力。记者所听所看耿橘跪母的景观与故事,就是借助互联网,跟随导游脚踪收获的。
文旅融合的图景正向纵深铺展,我们可以描绘出更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