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5日
第05版:05

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

策划:张徽贞 周红红 采写:周红红 杨金丽 齐斐斐 杨静然 摄影:魏志广

温州人施银兰在沧过年

因为疫情,这个即将到来的春节,注定特别。

今年倡导就地过年,很多人其实早就做好了就地过年的准备。在沧工作的外地人不回去了,老家沧州、漂泊在外的本地人也选择留在当地。记者采访了一些市民,听他们唠唠就地过年的感受。同时,我们在网上征集了一些网友的祝福语,替他们把问候带给亲人。

新年新愿

替您表白

愿寒冬早过去,人人皆平安,万事都如意,新年胜旧年!

——晓春

人生最大的奢侈品是健康、自由和亲情。新的一年,希望自己和家人早睡早起,锻炼身体。把颓废从生活中剥离,用快走和长跑激活每个阳光灿烂的清晨。

——爱上运动

不回老家,留沧过年,有大把的时间。买了不少书,希望这个假期别光看手机,也能好好看看书,滋养一下自己的灵魂。

——老金

与家人宅在家里,就要享受这种宅生活。安心做好每顿饭,享受和家人共处的幸福时光。

——叶子

每年春节前,我们几个同学都会去老师家拜年,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去不了了。谢谢《沧州日报》的这个活动,请带去我们对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耿老师的祝福!

——王东

业余时间,我喜欢写作,也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作品,新的一年,希望我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争取完成自己的小说首秀。

——周晓峰

过年回不了家,给老人寄回了一些特别的年礼。除了吃的喝的,老人最开心的应该是孙子的照片。我们都期盼着父母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快乐的小鱼

我们单位在遥远的内蒙古大草原上,过年值班,回不了家了。有人牵挂的路程不叫漂泊,有人关心的夜晚不会寂寞。新年新起点,愿家中的父母、长辈、家乡的朋友、姐妹牛年牛气冲天!

——王砚菊

希望新的一年,我们的家乡更美好,我们的大运河更漂亮!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运河通航!

——摆渡人

歌声送祝福 “倡”响中国年

“梅花迎春分外地俏,亲人相见屏幕问声好。祝福话语电波里聊,不回家里家也热闹。”近日,一首原创歌曲《就在这里过大年》火了。作者用音乐的形式投入抗疫,慰问所有不能回家的值守者,慰问所有不能团圆的亲人,用歌声烘托节日气氛,用歌声祈愿人民安康幸福。

歌曲《就在这里过大年》由我市资深音乐人李叔芮创作并演唱,曲风活泼欢快,蕴涵浓浓的节日气氛,歌词朴实无华,含蓄委婉,意味深长。李叔芮的歌声细腻温暖,声腔自然流畅,饱含深情。语言如邻家姐妹般素朴。她们剪着窗花,挂着红灯,对着幸福的日子娓娓诉说,也表达着对远方亲人的理解期盼,这幅生动的生活场景,散发着温暖的家常气息,这气息,正是生生不息的人间至爱。

歌曲MV制作精良,画面流畅连贯,故事性强,情节紧凑,情景交融,深情点感人肺腑恰到好处,让人一听难忘,热泪盈眶,很好地诠释了歌曲内涵。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在外工作的儿女晚辈想回家过年,留守的老人孩子盼望远行人回来团圆,但为了大家庭的稳定安康,大家响应“就地过年”的倡议,体现了我们党坚强的领导以及大国担当,也彰显了人民群众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的责任意识。

就在居住地过大年,就在岗位过大年,就在这里过大年,让电波传递亲人的问候,让春风送上暖暖的祝愿,让我们期待美好的春天。

爱沧州

吾心安处是故乡

讲述人:施银兰

地址:明珠商贸城

2016年,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的进行,我离开了奋斗20多年的北京,和先生一起落户沧州。再回首,我从未后悔当初的决定。

临近春节,明珠商贸城早市商铺人流日渐减少,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已经准备开启“假期”模式。我的两个档口依旧忙碌不已。给衣服拍照、接单处理货物、联系工厂、打包发货给全国各地的批发商,我今年57岁了,仍然乐此不疲。安居沧州,让我感到久违的稳定和安逸。

我是温州人。来沧州之前,我们夫妇从事服装生意已近30年。上世纪90年代,我来到羊毛衫起源地上海创业,捞到人生第一桶金。可收入增加的背后是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不稳定因素。后来,我被迫离开,出走西安,之后和丈夫来到北京大红门商贸城。在那里,我们夫妇二人一干就是20多年,不但拥有了自己的服装品牌,还经营着几个档口,全国各地的批发商络绎不绝。

2016年,我们要离开北京了。搬家之前,我考察过天津、廊坊、沧州等地,唯独沧州最合心意——不仅省租金,还能建厂房,物流也方便快捷。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服装生意不仅没有受到搬迁的影响,销量一直稳定如初。沧州人热情好客和便捷的物流很快打动我,我们决定在沧州买房定居。两个孙子在上海路小学上学,我们经营着服装生意,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不管在家乡,还是在北京,我都没享受过地暖带来的热意。在这里生活,我不再害怕冬天的寒冷,每天回到家里都是暖意融融的。漂泊半生,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从南方到北方,多想安定下来有个家。来到沧州,我有了安稳感。

今年,要留在沧州,感受这里的年味儿。我也想告诉远方的亲人,在这里生活得很好。在此,也送上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新春祝福。

留下来

为人们守护健康

讲述人:丁盼盼

地址: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一科

因为疫情支援和防控的需要,我们科抽调了不少人,现在医院任务紧,每天都忙忙碌碌的。除了日常工作,疫情防控的任务也很重,根本没意识到年已经越来越近了。

我是衡水人。去年大年初二,我瞒着妈妈去支援武汉,胜利完成任务回到沧州后,才告诉妈妈,心里总觉得歉疚。去年过年没陪妈妈,本来我计划今年一定克服困难回老家过年,谁知疫情再起,回家过年的计划肯定泡汤了。早想跟妈妈解释,一直忙,没顾上。昨天妈妈打来电话,先是问我是不是又去支援了?听我说一直在单位后,又问我:“今年是不是又回不来了?”妈妈一句话,让我眼睛顿时湿润了。我可爱又可敬的妈妈,虽然不在一座城市,你却永远理解女儿,理解女儿的工作和职责。

即将到来的辛丑年,肯定在工作岗位上度过。多年来,这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常态生活。为了患者的健康,忠于自己的职责,我们必须这么做。在这里我特别想祝福爸爸、妈妈以及老家的亲人们,新年快乐、健康平安!今年的守望,是为了明年更好的相聚!

有情味

哪里过都是年

讲述人:刘化一

地址:沧县北白塔村

还没进腊月,我就告诉儿女:今年过年,谁也不用回老家,咱们都在原地各自过年。在石家庄的女儿没啥意见,在沧州工作的儿子说,沧州和老家也没多远……不过,最终还是被我说服了。

让我说,就地过年说不定还能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年对每个中国人意义不同寻常,但是,最近几年,拜年有点变味了。很多亲戚小辈儿们一年也不来一回,过年了,开一辆车,后备箱里塞满各种盒子。到谁家,把盒子一放,说上两三句话,抬脚就走。过年过的不是盒子,过的是情味、团圆和亲情。有情味,哪里都是年。

这些年,我都是在沧州市区和儿子一家过的年。离开家乡很久了,也很久没在老家过年了。2020年,我在原址重建了老宅。房是新房,却有200多年的历史,祖辈先人在这里生活过。今年过年,肯定在这里。儿子工作忙,大年三十才放假,春节还要值班。我早早就告诉他,不要往回赶,你们一家三口在市区就地过年就好。

儿子、女儿主要是担心我和老伴儿过年孤单,我告诉他们,等疫情彻底过去了,咱们随时都能聚。别看只有我和老伴儿两个人,我们的日子过得安静而有规律。墙上挂的是我写的新年祝愿:时来、疾减、国泰、民康。祝福祖国,祝福人民,就是祝福我们自己。

年不聚

亲情也浓郁

讲述人:王少华

地址:运河区朝阳北区

今年春节,因疫情未消除倡导就地过年。“不回家过年的您,有哪些话想对亲人说,请留言,我们替您表白”。沧州日报渤海周刊“替您表白”公益活动,温馨感人。

我也说说我家的故事。去年7月1日,孙女在北京降生,起名京禾,字尚儿,乳名小葫芦。我们老两口七十岁升级当爷爷奶奶了。本想今年在北京好好过个团团圆圆的“添丁年”。可疫情影响,不能去京过年了。儿子儿媳纷纷寄来年货。儿子寄来一本摄影画册和一副对联。一本《外国摄影师镜头中的中国》画册,120余位外国摄影师,从上百万张照片中选出近370张代表作品,跨越70年。可谓时间记忆,海量细节。知父莫如子,对搞摄影的我来说,儿子送我的是一份春节大礼。还送来一副喜情脉脉的对联:“上联:千金送喜精神抖擞;下联:万象更新和顺致祥;横批:福禄满堂”。将孙女“京禾”名字的谐音也镶嵌在联里。好像一下子拉近了北京和沧州的距离,简直太贴心。儿媳更是有心,寄来一份“戏出东方——大过中国年”的文创大礼盒,连吃带玩,将精美食品与非遗皮影戏通过设计将年俗融为一体。新颖别致,匠心独具。孩子们这一份份年礼,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头,喜气难掩。我告诉孩子们:“大年初一,别忘了给我们咔嚓一张抱着孙女的全家福!”这正是:年不聚,情更浓。

在遵义

遥祝家乡和亲人

讲述人:宋啸林

地址:贵州遵义

我是遵义医科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目前正在附属医院实习。今年春节我要在遵义度过。长这么大,这还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外地过年。想家是肯定的,但是特殊时期,特殊经历,也算是一种特殊的记忆和成长吧。

2020年疫情初起时,看到那么多医学界的前辈们,星夜兼程奔赴最危险的地方,我常感动得热泪盈眶。也常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会不会也像他们一样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答案是肯定的。

我学的是康复专业,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我深刻领悟到康复对于那些正在经受病痛折磨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好的服务态度,可以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好的专业技能,可以让他们有质量地生活。医生,这个职业真的很伟大。

我们每天的工作都很忙很累,有时还很脏,比在学校上课紧张多了。每天下班后,回到宿舍都累得分分秒秒就能入睡,有时连手机都懒得看。累是累,但每当得到患者的认可时,我就感觉特别有成就感,也越来越热爱这身白大褂。

这几天,离年越来越近,我妈就有点煽情,老是问我到时候会不会想家。于是我就开玩笑说,只要红包到位,啥都不叫事儿!

玩笑归玩笑,只是不想让他们太牵挂。这两天,我们几个外地的同学说好了,既然回不了家,那就在医院多值值班,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那些能回家的同事们,在家多待两天,多享受一下家的团圆。于我们来说,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其实回不回家,我都知道,家人的爱都在。我也祝爸爸妈妈、姥姥姥爷、奶奶和亲人们身体健康、牛年顺利。

“云”上见 最时尚团圆

讲述人:宋俊宇

地址:运河区金茂府小区

一入冬,是几个孩子最忙的时候。每年他们都忙到大年三十下午,如果不关门歇业,还可能停不下来。每年过年,我都特别心疼孩子们,忙得脚不沾地,还得走亲戚,不容易。

我家是老沧州人,亲戚多,兄弟姐妹们在外地的也多,北京、天津、邯郸,还有的在国外。几年前,在北京的三哥提议大家利用微信的方式拜年,这样,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通过网络见上面。几年来,每到大年初一,我们都准时打开手机,和各地的亲戚们来场“云团聚”。大家互相问候,晒晒年夜饭,问问初一早晨吃了多少饺子,挺好。

2020年一入冬,三哥又提议开通腾讯会议,说这样拜年,人再多也能看清彼此,效果更好。说实话,我还不懂什么是腾讯会议,三哥是这方面的专家,听他的没错。我告诉孩子们,今年过年,咱哪儿也不去,就在沧州。过年这几天,你们也不用往我这跑,一年到头太累了,好好歇歇。有啥事,咱们“云”上见!网上不是有句话,云拜年是最时尚的拜年吗?咱们也时尚一回!

2021-02-05 策划:张徽贞 周红红 采写:周红红 杨金丽 齐斐斐 杨静然 摄影:魏志广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080.html 1 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