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8日
第03版:03

来自黑龙江的李亚峰和宁波夫妇,在黄骅经营着一家火锅店。为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他们今年决定留在黄骅过年,免费为卡点执勤志愿者送爱心午餐——

春节不返乡 留下送温暖

本报记者 康学翠 本报通讯员 高 箐 李冠达

2月5日10时,李亚峰和妻子宁波在厨房里忙活起午饭。他们在黄骅市区经营着一家火锅店,但这饭不是做给来店的顾客,而是做给卡点执勤的志愿者。他们将等量的饭菜装到40个一次性饭盒里,趁热一一送往东昊社区、安居社区的8个值勤卡点。

李亚峰夫妻俩是黑龙江人,往年这个时候,他们就准备回老家过年了。今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夫妻二人决定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留在黄骅过年,正好可以为执勤志愿者送午餐。

“别的我可能做不了,但我是开饭店的,能让他们吃上口热饭。”说起为防控卡点执勤的志愿者送爱心午餐的事,还得从十几天前说起。一次外出,李亚峰注意到了正在防控卡点执勤的志愿者,那天特别冷,但大家仍坚守在岗位上,很辛苦,他就想着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自那天起,每天中午,李亚峰就把火锅店生意交给妻子和店员,他坚持为附近8个执勤卡点的志愿者送爱心午餐。

为了避开店里的就餐高峰期,每天10时,李亚峰就开始在厨房里忙活。为保证食品安全、饭菜可口,他亲自掌厨,全都采用一次性餐具。而且,每顿饭不重样。店里生意不忙的时候,妻子也跟着忙活。

“还记得第一次送餐做的是东北大麻花。”宁波说,因为制作大麻花的工序相对复杂,当时他们早晨4时就开始忙活。由于不知道执勤卡点具体有多少人,他们便做了40根大麻花,没想到做的正好,不多不少。

如今,李亚峰夫妻二人和志愿者们慢慢地成了朋友。每次送餐时,听到志愿者夸赞饭菜好吃,并道一声“谢谢”“辛苦了”,都让他们倍感欣慰。

“特别感谢他们送来的爱心午餐,每顿饭不重样。热乎可口的饭菜,吃在口中,暖在心里,也让我们这些志愿者在寒冬腊月里感受到了大家的关爱。”安居社区执勤卡点处的大学生志愿者李乐政提起李亚峰夫妻二人,称赞不已。

李亚峰的火锅店里有15名员工,其中10人来自辽宁、贵州等地。为了鼓励外地员工也就地过年,他制定了“鼓励就地过年,给予津贴补助”的奖励政策。李亚峰说:“经过动员,员工们积极响应,大家决定留岗不回家,在黄骅过年,这也算是为疫情防控做点贡献吧!”

据了解,去年疫情防控期间,李亚峰夫妻特意为支援湖北归来的5位“逆行者”每人送去一张1000元的店铺金卡,以此表示对他们的敬佩与感谢。对于今年选择在黄骅过年,李亚峰夫妻表示,在哪儿都是家,黄骅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愿意留在黄骅多献一份爱心、多做一点贡献。

2021-02-08 来自黑龙江的李亚峰和宁波夫妇,在黄骅经营着一家火锅店。为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他们今年决定留在黄骅过年,免费为卡点执勤志愿者送爱心午餐——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207.html 1 春节不返乡 留下送温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