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新时代,共谱新篇章。日前,吴桥县“两会”胜利召开。
在吴桥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县长崔炳甫代表吴桥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回顾,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和2021年的重点工作,同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十三五”圆满收官
“十三五”时期,吴桥县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序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并大力实施“杂技兴县、工业强县”战略,全面推进杂技旅游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任务目标,杂技旅游、工业经济、城市面貌、“三农”工作、三大攻坚战、深化改革和民生事业实现新突破,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十四五”开启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吴桥蓄势突破、进位赶超的重要窗口期。“十四五”时期,吴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市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等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围绕加快构建“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十四五”规划目标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坚持“杂技兴县、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加快推动吴桥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经济强县、美丽吴桥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和政府财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杂技之都”“运河明珠”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依法治县迈出坚实步伐。
为实现目标,“十四五”期间吴桥县将重点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等7个方面发力。
2021全面开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
2021年,吴桥县将重点开展好六方面工作:
全力加快实施“杂技兴县”战略。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杂技大世界5A级景区创建工作,积极筹备第十八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吴桥分会场)。延伸产业链条,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动花海房车营地等项目落地实施,扶持发展一批精品农家乐、特色民宿,打造运河杂技旅游产业链。推动文旅融合,组建杂技文化产业园管委会,举办全国传统文化交流大会等系列活动。成立吴桥杂技演艺联盟和演艺集团,讲好“杂技运河故事”。将创意、科技元素融入旅游演艺,为景区引流,为文化赋能。强化传承延续,发挥杂技职业教育联盟作用,打造人才培养、输送、就业完整链条。规范文化演出市场秩序,推动杂技事业可持续发展,开启杂技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全力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科技创新,集中力量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应急物资、医药·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实施项目攻坚,把抓开工、抓在建、抓竣工、抓投产贯穿始终,持续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完善重点项目“一对一”帮扶机制,保障大项目、好项目顺利实施。全力招商引资,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实效性,着力引进一批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外贸服务企业,培育壮大吴桥特有产业生态圈。
强化园区支撑,重点抓好开发区及区内应急产业园、新高地产业园、橡胶橡塑园、宋门化工园规划建设,打造“超千亿元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巩固“严细深实快”作风教育成果,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好“双创双服”“新高地双竞赛”等活动,纾困惠企。重点打造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统筹实施优势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特色产业提质、未来产业培育四大工程,进一步做强工业经济。
全力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吴桥。围绕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精准优化空间布局,高质量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全面提高城乡规划水平,构建“多规合一”、科学完备的规划体系。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精致实施城市更新,加快推动县城建设扩容提质,全力实施城区路网等重点城建项目,提升县城面貌和综合承载能力,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精细抓好城市管理,持续实施城市绿化、美化、香化、亮化工程,加快智慧县城建设,扎实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违规违建整治力度,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全力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5年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强化防贫监测和兜底保障,扎实做好“五服务”工作。持续开展“六个一批”专项行动和“百企帮百村”活动,筑牢防贫“底板”。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突出抓好粮食安全和种源安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与中粮信托等公司合作,推广订单种植。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培育市级家庭农场3家、市级示范社3家。着力推动乡村宜居宜业。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工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长效治理机制。坚持全域整治与精品打造并重,抓好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建设等工作,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吴桥样板。着力推动农民富裕富足。建设中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吴桥),加快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业小镇,推进传统农业与文化教育、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商贸服务等相互融合。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大气治理。巩固冬季清洁取暖和全域烟花爆竹禁放成果,统筹工业污染和“油、路、车”治理,突出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狠抓全域治水。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化重点河流综合治理,推进“一河一县一工程”建设,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打好“节、引、蓄、管”组合拳,依法有序关停自备井。狠抓生态修复。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强化重点企业监管,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环境执法专项行动。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筑牢常态化疫情防线。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要求,加强社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关键环节管理,落实“人、物”同防,实行精准闭环管控。发挥各级医疗机构“哨点”作用,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规范发热门诊管理,坚决防止院感发生。加快疫情防控信息平台和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健全物资储备体系,科学规范疫苗接种。教育引导群众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织密群防群控安全网络。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化教育改革,完成第一初级中学迁建和澜阳幼儿园、张家集中心幼儿园建设,提升各阶段教育质量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启动总投资1.2亿元的润城医养园项目,推动养老事业和康养产业协同发展。抓好社保扩面,落实特困人员、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群体兜底保障。全力推进各项民心工程,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加快法治建设进程,提升全民普法水平。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机制。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深化智慧平安社区、智慧交管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充分发挥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同时,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忠诚履职尽责,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共同谱写吴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