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11日
第06版:06

我的别样春节

策划:曹 杰 撰文:张智超 摄影:殷 实 本报通讯员:张巍婷 王诗妮

今天是大年三十,明天,我们将迎来辛丑牛年。

春节年年过,心情各不同。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几年来,首次拥有万元存单的脱贫户;为照看流浪动物而选择留守的志愿者;他乡过年,坚守岗位的消防员;辛苦奔波,给人们送去新春祝福的商贩……他们的这一年与往年有何不同?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脱贫户赵金玺

今年存了1万多元

鱼挑最大的,肉要最新鲜的,菜选绿色无公害的……这两天,72岁的脱贫户赵金玺,拿出1000多元置办年货,准备过个富裕年:“以前日子苦,挣的没有花的多,多少年没存下几个钱。如今日子富裕了,今年还存下了1万多元!”

就在几年前,赵金玺的生活还是另外一副模样。

赵金玺的家在海兴县苏基镇张常丰村。这里曾是出了名的穷村,全村438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25户。那时,赵金玺一家虽然不在其中,但日子也只是勉强过得去。

5年前,赵金玺生了一场大病,前前后后在医院住了八九个月,病虽然治好了,日子却也垮了。

赵金玺一家成了贫困户。

年纪大了,没办法再像从前那样出去打工挣钱;家里的地又高度盐碱,种不出多少收成,赵金玺愁得直嘬牙花:“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呀?”

为了帮助贫困户走出困境,海兴县采取了一系列帮扶措施——

流转盐碱荒地,建设村级光伏发电站,提高盐碱荒地利用效率和贫困户收益;

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流转土地,种植“秋雪蜜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壮大贫困村的集体经济;

……

政府“兜底”,赵金玺一家的生活有了起色。但对他来说,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2018年5月,国家信访局副调研员张巍婷到张常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是法学博士,有知识、有文化,一心想让这里的村民富起来。

她上门走访,根据赵金玺一家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系列帮扶措施。

如今,赵金玺在村里的桃园工作,每年能收入1.5万元;张巍婷为他安排了公益岗,打扫村内卫生,每个月收入600元;入股合作社,加上分红,每年收入800元……再加上光伏发电、养老保险等收入,一年下来,老两口能收入两三万元。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俺有了稳定收入。如今脱了贫,感觉腰也直了、气也顺了,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赵金玺说。

动保志愿者崔金华

给“毛孩子”一个家

华灯初上,崔金华终于忙完了手头的事情,她关上房门,准备回家。

60岁的崔金华,是沧州小动物保护协会的一名志愿者,也是协会河沿救助站唯一的长期管理员。和她同在这个救助站的,是近40只有着不同伤残的流浪猫狗。

昨天,她特意为“毛孩子”们带来了一些新鲜的鸡肉、鱼肉,要为它们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对崔金华来说,春节与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清晨赶来,夜深而归,喂饭、打扫卫生、做简单治疗,帮它们寻找领养家庭……一忙就是六七个小时。

自2019年夏天成为救助站管理员后,崔金华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

去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闹得人心惶惶,人们足不出户、远离潜在风险,而崔金华却是个例外。正月初二那天,崔金华担心基地所在的村子会限制外人出入,从而导致“毛孩子”无人照料,她收拾好行李,在基地一住就是10多天。

这些年,总有人质疑她这么做的意义,但不管外界有多少不同声音,崔金华始终怀着对生命的善意,坚持着。就连她的家人,也加入进来。

“这些‘毛孩子’有一部分是野生的,但大部分是被人遗弃的宠物;它们的伤病,有的是在流浪过程中产生的,有的却是人为故意造成的。”崔金华说,看着它们瑟瑟发抖的样子,她没办法袖手旁观。

很多“毛孩子”初到这里,都是一副坏脾气——乱叫,独自躲在角落,甚至咬人。但在崔金华的呵护下,它们又恢复到了从前那可爱的模样。

为了帮助这些“毛孩子”找到领养家庭,崔金华会精心为它们打扮梳理。“我总是希望能帮它们找到一个好家庭,看着有人来领养,我的心情就像女儿出嫁一样,既高兴又担心,还有一丝丝不舍,五味杂陈的。”崔金华说。

因为一份怜爱,崔金华成了这个“毛孩之家”的“大家长”,全年无休,风雨无阻。她说:“这些‘毛孩子’尚且从未放弃过努力,我自然也要更努力地生活!”

祝福你,

我的朋友

知 言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我们即将送走庚子鼠年,迎来辛丑牛年。

这是整个国度都为之欢腾的节日,空气里处处弥漫着幸福的味道;也是每个个体都参与其中的仪式,人们脸上写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样一个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刻,我们怀着最诚挚的心情,给读者朋友们拜年,向你道声:过年好!

沐浴新年的阳光,我们相守相望。

攀登无止境,奋斗无穷期。让我们拿出激情和干劲,一起拼搏、一起奋斗,用汗水谱写未来与希望。

接下来的这一年,祝福你,我的朋友。

商贩李恩强

且把春福送万家

腊月二十三,距离大年三十只剩最后7天。

李恩强、葛俊茹夫妇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的春联摊位又开张了。

在运河区光荣路西体育场路段,往年一过腊月十三,这里就会聚集许多摆摊售卖春联、福字的商贩,李恩强、葛俊茹夫妇就是其中之一。

李恩强夫妇在这儿摆摊卖春联已经有10来年了。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会精心准备上千种不同样式的福字、春联,供市民挑选。

与往年不同,今年,受疫情影响,李恩强夫妇的摊位晚开了10多天。

虽然经营时间缩短了不少,但李恩强还是做足了准备。

为了做好防疫工作,开张的头一天,他专门到商店买来了电子体温仪和消毒水,还打印了一张大大的防疫二维码,挂在摊位前。“过年啦,给人们添点儿喜气的同时,也不能忘了防疫!”李恩强解释道。

李恩强夫妇的老家在南皮农村,平常,靠在市区打工挣钱,只在年前这几天,卖卖春联、福字。

这是个辛苦活。

春联、福字都是纸质的,稍不注意就容易撕坏。所以,为了减少损失,在这儿摆摊的商贩,大都有晚上不撤摊的习惯,只是用防水布简单遮挡一下。

李恩强也是如此。

他白天忙生意,晚上还得守夜,就睡在停在摊前的车里,吃饭也是能凑合就凑合。“这不是什么贵重物品,没人偷,再说丢一两张无所谓。我在这守着,主要是怕着火。大过年的,咱不能为挣这点儿钱,给别人惹祸、添麻烦。”李恩强说。

一分耕耘一分回报。这些年,李恩强的生意始终十分红火。这个小小的摊位,从最初的夫妻“二人转”,变成了现在的“全家福”,光是来帮忙的亲戚朋友就有三四个。

通常,李恩强要到大年三十下午才撤摊,别说准备年货了,就连年夜饭也和平日里吃的没太大差别。“中国人过年讲究热闹、喜庆,看着大伙儿喜欢我们准备的春联、福字,我们高兴,还挣了钱,累点儿也值!”李恩强说。

消防员张伟峰

他乡过年 坚守尽责

“爸,今年过年我又不能回去了……”

“没事,你就安心工作吧,家里都挺好,不用惦记!”

张伟峰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个在他乡度过的春节了,他想要对父亲说声“对不起”,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张伟峰是黄骅市消防救援站专职队长,老家在山西省平原县。

因为工作原因,张伟峰这些年很少回家过年。训练队员、管理车辆、处理文件……平日里,他要负责的工作有很多。对他来说,他乡过年不但成了一种习惯,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

在救援站,像张伟峰一样,过年不回家的消防队员还有很多。这个消防救援站一共有47名队员,为了保障人民安全,即便是在春节,至少也有20名人员值班在岗。

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消防工作虽辛苦,但救援站的队员们依旧不忘营造出节日氛围——贴福字、大扫除……这些“消防汉子”也有属于他们的节日仪式感。除此之外,队员们还在寝室柜门贴上亲友的照片,这是他们对家人的思念。

“春节最期待的就是和战友看一遍完整的春晚。”张伟峰说,每年春节都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万家团聚之时,他们紧盯着的却是接警中心的指挥屏幕,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上岗就是全天候。近几年,因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春节期间的火情相较往年有明显减少,但出警次数每晚仍在10次以上。

除此之外,安安稳稳地吃一顿年夜饭,对张伟峰来说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只要警铃一响,他们就要立即换上战斗服奔赴一线。春节在岗的队员们,经常是一班完成救援任务回队里,另一班又要立即出发。

“有时,饺子刚端上桌就要出警,等队员们再回来,早就坨了,连食堂阿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只能把饭热了一遍又一遍。”自从成为消防员,张伟峰就再也没有了固定的吃饭时间。在他的记忆里,每年的年夜饭,都是凌晨两三点市民们进入梦乡,火情少了以后,才吃上的。

“除了我们,还有很多人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尽职尽责。”张伟峰说。

2021-02-11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556.html 1 我的别样春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