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定位
打造京津雄高端智造基地、白洋淀畔水韵生态城市和雄安新区清洁能源保障基地、制造业协作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重要绿色屏障。
八个着力
◇ 着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 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质增效
◇ 着力加快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 ◇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 着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 着力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 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
2021年七项重点工作
在对接融入雄安新区上开创新局面。
一是加速融入“交通圈”。围绕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枢纽,加快推进雄商高铁、京德高速等交通干线建设,打通乡镇之间“断头路”“梗阻路”,构建多层级立体快速道路网络。积极向上沟通对接,争取将雄安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延伸至任丘,推动任丘早日迈进“地铁时代”,进入“京津雄半小时通勤圈”。二是加速融入“城市圈”。加快启动雄商高铁任丘西站征拆施工、站房设计、资金筹措等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高铁站建设任务,打造任丘西部门户新地标。同步启动高铁片区规划设计工作,按照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提早围绕高铁进行合理功能布局、项目落位,引导京津雄高端服务功能和新型生产服务职能聚集,构筑高等级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和承接雄安集中区。三是加速融入“产业圈”。加强与雄安新区产业规划的对接协同,按照省级工业园区标准,整合高铁片区、经开南区、议论堡片区、石门桥和辛中驿镇区四大板块,规划建设占地80平方公里的对接服务雄安产业示范区。积极承接京津雄产业科技转移转化成果,加快构建与雄安新区功能互补、链条相嵌、共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奋力打造“十四五”时期沧州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高地和发动机。
在项目园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按照新“九通一平”标准,大力实施开发区能级提升工程,切实增强对高端项目的吸引力、承载力。深入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每年做成“标准地”1000亩以上,推动土地要素配置模式从“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确保实现“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加快实施“腾笼换鸟”“退劣进优”,实现用地结构优化,让“好地用在刀刃上”,将开发区打造成为京南最佳的产业承接平台。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导向,建立完善项目谋划储备、集中开工、观摩评比、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谋划新上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两新一重”项目,形成“投产一批、在建一批、新开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三是掀起招商引资热潮。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坚决打破“内陆”思维,转身向海,深入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常态化“走出去”机制,紧紧围绕“两新一重”重点领域,面向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深入开展精准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谋划推动一批兴市立市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积蓄更多动能。扎实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和“双竞赛”活动,全方位引项目、引资金、引人才,力争招引高质量制造业项目80个以上,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最多跑一次”,抓好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项目“一会三书一证”制度,加快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简化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地提升服务效能,推动营商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
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迈出新步伐。
一是做优支柱产业。加快推进规划面积8.32平方公里的石油化工集中区建设,做好石油化工集中区整改及认定申报工作。突出强链、补链、延链、建链,抓好总投资55.2亿元的烷烃综合利用等石化产业链延伸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华北石化由“燃料型”向“材料型”转变,打造千亿级绿色石化基地。二是做强传统产业。继续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目标,深入实施“万企转型”和质量提升行动,对新型建材、电力通讯器材、交通设备等传统产业切实升级加力,“一业一策”制订转型升级方案,积极推进占地408亩的基建物资综合服务中心及储用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改变石化产业“一业独大”格局。要持续开展企业提标改造专项行动,实施重点企业技改工程,加强新型建材产品的质量监管,确保所有进入雄安的产品品质优良、质量过硬。三是做大新兴产业。继续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高端服务业,重点抓好中电任丘科技园、云数据产业园、航空模拟器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四是搭好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搭建好科技创新发展平台,引导京津雄科创主体来任丘设立分支机构、科研中心,积极承接新材料、高端装备、物联网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加速形成“京津雄研发、任丘落地转化”的新模式,打造“任丘智慧硅谷”。
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展现新作为。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和上级决策部署,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持续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坚决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持之以恒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健全防贫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更足、分量更重,确保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坚持把群众的“小事看大、远事看近、实事办好”,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民生事业上来,紧紧围绕省20项民心工程,谋划实施一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问题,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在城市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一是规划城市蓝图。进一步加强与中规院的对接,对标雄安新区生态、绿色、智慧的先进规划理念,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镇开发边界,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二是提升城市品质。继续抓好一批城区道路及景观改造提升工程,高质量打造“美丽街区”“精品街道”,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美誉度。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改造提升华北油田低效用地,推动油地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加快城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城区重点河渠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根治城市黑臭水体,推动“清水围城”向“水韵名城”转变。加快北京语言大学落地步伐,启动新高中建设,支持北京师范大学任丘附属学校发展壮大,进一步完善配套功能,连片打造西部现代化教育园区。三是强化城市管理。深入贯彻《河北省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坚持严管重罚,强力开展“两违”治理,坚决拆除干道两侧、中心城区的违法建筑,提升城市形象。大力推进智慧小区、智慧城管、智慧消防等智慧城市建设工程,消除城市管理盲区,提升城市管理效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智慧交通、智慧停车系统,优化交通管控,提高停车场利用效率,解决市区“停车乱”“停车难”问题,打造优质的城市通行环境。四是打造城市名片。持续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档次、争取更大突破,打造沧州西部、雄安周边副中心城市。
在乡村振兴上实现新提升。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产量稳定达到3.8亿公斤以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筑风貌“四大提升工程”,利用一年时间再建设122个美丽乡村,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全面提升智慧国土监测系统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持续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4条、26.52公里,不断改善农村出行环境。加快“江水村村通”工程扫尾,加快推进地表水厂二期工程,让全市人民都喝上安全卫生的长江水。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争取形成一批具有任丘特色的乡村产业集群,把广大乡村建设成为现代化任丘的美丽亮点和鲜明底色。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新成效。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千方百计保护好一方水土。在大气污染治理上,坚持科学治霾、精准治霾、铁腕治霾,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治理、VOCs治理、扬尘治理等攻坚行动,运用好科学技术手段,持续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确保PM_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在水环境治理上,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大任文干渠、小白河和古洋河三条河流的治理力度,力争水质全面达到IV类水标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打好地下水超采“节引调补蓄管”组合拳,确保实现采补平衡目标。在土壤污染治理上,深化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严格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强化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联动监管,加强涉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持续改善土壤环境。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合理有序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水平,打造雄安新区周边绿色屏障。开展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不断降低碳排放强度,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蓝天和白云。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新春伊始,任丘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沧州市委工作安排,扎实做好“六稳”、全面落实“六保”,围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要求,全力做好对接融入雄安、项目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不断推动任丘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