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康学翠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六,王金川早晨7点就赶到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28岁的王金川是黄骅市供电公司的一名员工,去年12月被抽调到省公司“煤改电”保暖、保供、保民生专项班组,主要负责查看省南网7个地市的“煤改电”线路及相关用户用电情况,并对用电情况进行记录、分析、汇报,督促相关工作人员排查隐患,保障用户正常用电。
刚刚过去的牛年春节,他选择留在了石家庄,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每天都是早7点到岗,有时要忙到晚上11点。
“本来春节是可以回家待几天的,因为疫情,我选择了就地过年,爸妈和妻子都理解支持我。”王金川说。往年,在老家,过了腊八就开始忙碌,大扫除、贴春联。到了三十当天,和父母坐一起吃年夜饭、吃饺子、看春晚……今年是他第一次独自在外地过年,虽然没有家人陪伴,但收到了来自家人和领导的“双倍温暖”。
大年三十当晚,省公司贴心地为就地过年的员工们准备了饺子。王金川和父母、妻子视频聊天。“媳妇,今天是大年三十,祝你和咱爸妈春节快乐!”“老公,春节快乐!晚上别忘记多吃几个饺子。我和咱爸妈一切都好,不用惦记。”……回忆着那晚的点点滴滴,王金川的声音里满是欢喜。
到达石家庄一周后,就发生了疫情,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百姓的各项生活保障更要做好。王金川和其他“煤改电”专班人员共计11人,取消轮休,坚守岗位,大家全力配合,保障“煤改电”及电采暖用户的供电、供暖等。王金川说,那段时间很紧张,压力也大,但大家干劲很足。这段经历,更让他明白了一个电力人的责任之重。
“等到供暖期结束,我就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了。”采访最后,王金川高兴地说,在石家庄这两个多月,对入职半年的他来说,是难得的一次锻炼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