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0日
第02版:02

离乡年味不打烊 就地过年站好岗

——沧州供电公司异地职工留沧过年的故事

本报记者 鲁 萍 本报通讯员 王 蒙 陶 然

今年春节期间,沧州电网最大负荷较去年春节假期同比增长4.4%。近万人次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做好春节供电保障工作。其中不少老家在外地的职工选择就地过年,为广大沧州百姓安全用电做好保障。

特殊年货

送你们一串“小心心”

“今年形势特殊,过年不能回家给你们送年货了,那就送你们一串‘小心心’吧,爱你们呦!”2月9日晚,东光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员工代雅楠和爸妈视频,为父母展示她自己亲手绘制的海报作为新年礼物,电话那端的爸爸妈妈被她逗得开怀大笑。

代雅楠家住衡水市阜城县,与东光县仅仅一河之隔。但她响应号召,今年决定不回家过年。“不能回来没关系,想我们了咱们就去桥头‘约会’,你在桥那头,我们在桥这头,咱们隔桥相望。”代雅楠的爸爸是一名老党员,说起话来永远都是正能量满满。

不能回家的代雅楠也没闲着。东光供电公司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将优质供电服务送上门,为不能回家的人们送去春节的问候,代雅楠毅然报名参加了服务队伍。“我不能回家过年,但是我要让留在东光县不能返乡的人们感受到和家乡一样的新年气氛。”他们为春节不返乡人员送去了对联、福字,帮助装点宿舍,并对租住场所、职工宿舍的配电设备及用电线路等进行了细致检查,排查用电隐患并逐一消除。

盒饭年夜饭

也是另一种团圆

大年三十晚上,盐山县供电公司张强如约来到食堂,饭盒里装满了热腾腾的饺子。“入职第一年,享用了一顿特殊的年夜饭,让我体会到另一种‘团圆’。”张强是山东临沂人,春节将至,一想到跨省回家过年,来回隔离时间较长会耽误工作,张强便积极响应号召,选择就地过年。

食堂的阿姨们知道这个23岁的小伙子上班第一年春节就不能回家,特别叮嘱他三十晚上来吃饺子。因为工作需要,尽管当天有二三十名职工坚守岗位,但大家都是提着饭盒把饺子带工作岗位上,迅速吃过晚饭后立刻投入到工作当中。看到人生地不熟的小伙子留在公司过年,同事们拿来福字,帮张强的宿舍张贴上,让宿舍里也充满过年的浓浓气氛。

张强是盐山供电公司防疫专班的一员,受疫情影响,他的工作越来越繁重,排查职工行动轨迹、记录外出报备、联络核酸检测等一系列防疫工作由他负责,有时临时接到任务,半夜也需要他在岗值守。为了方便工作,张强干脆搬到了办公室,吃住全在岗位上。“第一次在外地过年,心里有遗憾也有感动,虽然不能跟父母团聚,但是得到了更多同事家人般的关心,也为能给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感到自豪。在公司与同事们一起值守,也是另一种‘团圆年’!”张强笑着说。

坚守岗位

守护万家灯火

此心安处是吾乡。来自沧州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的于占玲和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倪玮强是一对夫妇,他们都是山东威海人。今年是他们一家三口第一次留在沧州过年。于占玲所在的部门负责下派群众报修工单,监测“煤改电”用户设备、防疫点设备运行,需要24小时值守。于占玲的爱人是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副主任,负责电力中枢正常运行。

“今年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我们一家三口留在了沧州,带着孩子转转平日里无暇欣赏的第二故乡,也算是一种弥补。”于占玲说,因为在沧州没有亲戚,他们夫妻二人每年都回老家过年。为了过年回家,二人在春节之外的其他节假日里多值班,只希望能在春节假期回家团圆。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各地倡导就地过年,他们夫妻二人积极响应,坚守岗位,为万家灯火保驾护航。

结束了工作,一家三口逛公园、看电影,把平日里无暇欣赏的沧州,好好地转一转、逛一逛。他们还把胶东半岛流传的蒸花馍的传统带到沧州,蒸上一锅枣饽饽,为远方的家人和身边同事朋友们送上祝福,为更好的生活祈福。

2021-02-20 ——沧州供电公司异地职工留沧过年的故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824.html 1 离乡年味不打烊 就地过年站好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