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3日
第01版:01

“云技术”打破传统人口管理“壁垒”

——沧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推行“6+N”流动人口智慧化管理模式探微

本报记者 屈 鹏

作为沧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板块,沧州高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宏大战略布局下,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吸引来以“大红门”“动批”“八里桥”为代表的服装批发加工产业加速聚集。流动人口的短期激增,也给辖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带来严峻考验。在市公安局党委的强力推动下,沧州高新区公安分局探索推行“6+N”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模式,一张智能化安全网在区内全面铺开。

立足协同发展大局,“6+N”管理模式雏形初现

目前,沧州高新区明珠商贸城共有服装批发商户1.1万余家,服装加工企业260余家,旺季时吸引流动人员达6万余人,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应对人口激增带来的隐患和问题。如何更好地服务落地商户、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成为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亟待解决的命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动力。基于此,市公安局党委科学研判,成立市局工作专班,指导高新区公安分局探索建立了“一中心、两平台、三板块、N种信息化技术应用手段”的智慧“6+N”流动人口智能管理模式。“一中心”,即在高新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搭建流动人口智能管控服务中心,实时接收市公安局应用平台分析数据和预警信息,实时指挥调度流动人口日常管理工作。“两平台”,即依托“智慧沧州”政务服务平台和公安系统内部的“警务平台”这两大应用平台,对流动人口基础数据开展智能化分析和应用。“三板块”,即将高新区划分为明珠商贸城、开放式自然村和封闭式社区“三个板块”,根据各板块流动人口区域情况特点,分别采用针对性强的管控措施和技术手段。“N”,即充分利用多种智能感知前端技术,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前端采集录入和后台数据的分析研判,提供强大的“硬件”技术支撑。

“一中心、两平台、三板块、N种信息化技术应用手段,打破了传统的人口管理方式的‘壁垒’,实现了对高流动性人口的智能化精准化管控和主动服务,有效提升了社会综合治理现代化水平。”市公安局沧州高新区分局指挥中心民警刘健介绍说。

以“业”管人,“一张码”实现流动从业人员信息“全覆盖”

手机扫一扫,身份全明了。在沧州高新区辖区内各类经营场所、建筑工地入口处,蓝色底纹的“高新区公安分局智慧‘6+N’流动人口‘业态’管理采集申报”二维码随处可见、格外醒目。

“就是这张蓝色二维码,成为辖区民警管理流动人口的‘好帮手’。”高新区公安分局党总支委员杨森涛告诉记者,针对高新区自身特点,分局自主研发了“业态”管控系统、信息采集手机APP和制式二维码,用“一张码”对辖区内的服装批发、仓储物流、餐饮娱乐、建筑工地,特别是8个自然村内的各类“九小场所”等从业人员信息实时采集录入,同步上传智能管控中心进行比对、储存和甄别,实现“底数动态化、情况现实化、管控精细化”。

杨森涛介绍说,为保证流动人员信息采集精准无遗漏,高新区公安分局采取“三级”录入核查管理模式,即公安分局社区民警为“一级”管理人员,负责对信息扫码录入工作进行日常巡查、补录和处罚工作;政府职能部门、明珠商贸城、村“两委”和小区物业公司等单位为“二级”管理人员,负责完成行业场所内相对固定从业人员的扫码录入工作;行业场所经营者为“三级”管理人员,负责完成其雇工和与其有业务交易的外来流动人员的扫码录入工作。这样,就实现了对辖区内所有行业场所从业人员个人信息和疫情核查数据的应录尽录和精准化管控。

(下转第八版)

2021-02-23 ——沧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推行“6+N”流动人口智慧化管理模式探微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961.html 1 “云技术”打破传统人口管理“壁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