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9年11月《News.Glas》杂志刊登了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的消息后,近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英格兰当代玻璃艺术协会官网以及阿根廷Objetoscon Vidrio网站相继刊发了第五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的消息。这标志着经过6年不懈努力,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中国·河间国际灯工玻璃艺术节“一节一赛”已成为世界工艺玻璃艺术界重要赛事。
自2016年起,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已连续举办五届,中国·河间国际灯工玻璃艺术节已连续举办四届。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行业创新设计水平,激发了区域创新能力,为推动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展示业界前沿创作成果提供了良好契机,也为河间工艺玻璃产业“政、产、学、研、用”对接和转化搭建了重要平台。至此,河间走出了一条以国际赛事助推工艺玻璃产业品牌化、艺术化、高端化、信息化、国际化的道路。
近年来,河间先后荣获“中国工艺玻璃之都”“中国耐热玻璃生产基地”荣誉称号,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玻璃制品)”,获评“省工艺玻璃产业名市”。2019年3月,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在河间设立了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工艺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2020年10月8日,省委书记王东峰在河间调研时,对工艺玻璃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一节一赛”
打造国际赛事品牌
河间工艺玻璃产业,发展已近50年。
上世纪70年代,北京玻璃仪器厂一批知识青年,来到河间行别营乡南大史村下乡,把玻璃深加工技艺传授给村民。此后,河间工艺玻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群。
河间现有注册玻璃企业252家,规模以上企业19家,注册加工摊点超千家,从业人员近6万人,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耐热玻璃生产基地,是河间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之一。其中,河间明尚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手工吹制耐热玻璃制品生产企业,国内首家耐热玻璃上市公司。
河间玻璃产业主要分布于黎民居、景和、行别营、沙洼、西九吉等沧保路沿线乡镇,形成了黎民居乡、沙洼乡和行别营乡3个产业聚集区及沧保公路产业带,产品涉及工业仪器、工艺酒具、工艺茶具、工艺烟具、工艺饮料器皿、工艺日用品、室内工艺装饰品等7大类、几千种规格。除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等国内大中城市,还出口54个国家和地区。
为全面提升工艺玻璃产业政产学研合作层次和设计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工艺玻璃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从2016年起,河间每年举办一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和中国·河间国际灯工玻璃艺术节。
2020年12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共征集到参赛作品4638件,较2019年增加1028件,有137件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奥地利、波兰、匈牙利等22个国家。组委会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方晓风,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中,工艺美术大师孙云毅,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庄小蔚,美国著名玻璃艺术理论家、康宁玻璃博物馆研究员威廉·沃姆斯,日本工艺玻璃协会主席、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藤原辛信等16名国内外知名艺术大师和著名学者作为大赛评委。同时,河间大力弘扬“匠人精神”,每年评选“十大工匠”,激发手工艺人的创新能力和传承能力,为培育优秀工匠厚植成长沃土。
“一节一赛”期间,世界顶尖的玻璃艺术家和国内知名玻璃艺术家齐聚河间,进行艺术交流和作品展示,极大提升了河间工艺玻璃产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2019年8月,河北广播电视台大型新闻访谈节目《转型之路》对河间进行了报道;2019年11月,全球有重要影响的杂志《News.Glas》刊登了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的消息之后,全球具有影响力的英格兰当代玻璃艺术协会官网以及阿根廷Objetoscon Vidrio网站相继刊发了第五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的消息,中央电视台连续两年对“一节一赛”进行报道。这些,让河间工艺玻璃逐渐走向世界。
“一节一赛”参赛作品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征集范围更广,影响也越来越大。作品征集已辐射到47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辐射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国内外玻璃艺术界的认可和期待,吸引了世界各地一流工艺玻璃大师广泛参与,已成为世界工艺玻璃领域有影响力的专业赛事和技术交流平台。
借势借力
夯实设计创新智力支撑
河间一位玻璃业内人士感慨地说:“我们公司每年都参加工艺玻璃设计大赛,既开阔眼界,又增长见识。河间市委、市政府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我们要努力搞研发设计,提高品牌知名度,借势发展。”
侯燕飞是河间尚德玻璃艺术博物馆馆长,曾获得河间市“十大工匠”荣誉称号。她说:“‘一节一赛’为整个河间玻璃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玻璃工艺走向了世界舞台。未来,我们要向设计、文化、创意、品牌、空间、物联、平台生态化方向发展。”
河间市科技局局长田秋良介绍,举办“一节一赛”的目的,就是实施艺术+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以工业设计和技术创新融合为手段,为全国、全世界工艺玻璃设计创作人才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共同打造工艺玻璃艺术界的“奥斯卡”。同时,推动国际灯工技艺的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使灯工这一传统技艺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明尚德公司有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材料专家江骐全。2016年,河间举办了首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江骐全被明尚德吸引,加入公司研发团队。他成功研发出一种“BRO+”玻璃加工新工艺,这一工艺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明尚德公司研发设计团队已由最初的15人发展到70多人,并聘请国际知名玻璃艺术设计大师MASATO任总设计师。近3年荣获86项国家专利,与美国库根多弗公司合作开发出了高硼硅玻璃添加贵金属技术。研制的耐热型螺旋玻璃奶瓶、水杯等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玻璃产品先后荣获“最佳旅游商品设计奖”、德国红点奖等多种奖项,产品被人民大会堂指定为国宴用品,部分产品被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收藏。明尚德公司成为世界知名玻璃企业美国康宁公司的全球最佳供应商,被河北省文化厅认定为“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首家教学实践及成果转化双基地。
宏艺公司自2000年创办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发展,已成为黎居居乡的龙头企业之一,组建起新产品研发中心,研发经费占到营业收入的3%以上,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开发一代,月月有新品上市,月月有新样供家庭工厂选用,带动了常召庄村35个中小企业和100多个家庭摊点。其自主研发的高档工艺酒瓶,在广交会上受到酒类开发商一致好评,公司成为茅台、五粮液、汾酒、西凤等酒厂高档酒瓶的长年供货商。
近年来,河间市委、市政府以“一节一赛”为契机,大力引导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加大研发投入,重视产品与文化、科技融合,实现由普通玻璃向耐热玻璃、由实用向观赏艺术的转变。
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对《河间市人民政府关于以工业设计推动工艺玻璃产业发展有关情况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很好,要继续坚持以工业设计提升质量、创造价值,力争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夺取国际国内大奖。”
以赛促产
推动玻璃产业长足发展
为把河间早日打造成国际工艺玻璃生产基地,河间市政府聘请专业机构制定了《河间市工艺玻璃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成立了河间市工艺玻璃行业协会和河间市日用玻璃行业协会。
建成投资5500万元、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融展览、销售、体验、大师工作室、主题酒店、博物馆功能于一体的尚德工艺玻璃文化创意中心。
建设总投资100亿元、占地1500亩的玻璃智造产业园。产业园涵盖研发智造、电子商务、先进制造、金融服务等多项功能,打造全国首家国际化、规模化的世界级工艺玻璃基地。在保护和传承工艺玻璃文化同时,积极探索引领当代工艺玻璃文化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提升政产学研合作水平。依托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国际灯工艺术节及双基地等合作平台,持续深化与中国工艺美协、河北工艺美协、清华美院、河北工艺美术学院等多家知名美术院所的合作,全面提升政产学研合作水平,增强玻璃产业持续发展动力。
实施标准化品牌化战略。引导玻璃企业制定企业标准,积极与中国日用玻璃协会等专业组织沟通联系,参与制定日用玻璃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抢得产业发展主动权。扶持重点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全力打造和保护自主品牌,引进国内知名日用玻璃品牌,做好品牌文化营销,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中国工艺玻璃之都”“中国耐热玻璃生产基地”品牌影响力,主动承接京津玻璃产业转移和外溢,努力打造京津玻璃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积极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达成全面合作,吸引更多高端项目和设计团队落户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