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4日
第06版:06

小模子刻出“幸福花”

■ 本报记者 宁美红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刘国竞

走进黄骅市羊二庄回族镇高官庄村高殿华的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刻有各种图案的面花模子。

“年年有余”“一帆风顺”“众志成城”……一块块光滑的木板,经过夫妻俩的细心雕琢便开出了“花”,精巧别致的纹理彰显着新一年的美好憧憬。

拜师学艺 练就一身本领

过年蒸面花是黄骅的传统习俗,将面团揉进各式各样的面花模子里,一压、二抹、三磕,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面花便跃然眼前。

高殿华记事起,就对春节才“亮相”的面花情有独钟。13岁,他开始学习面花模子雕刻技艺,是村上小有名气的“雕刻少年”。参加工作后,更没有放弃这项传统手艺。

每到农闲时,特别是进入腊月,他便会制作面花模子售卖来贴补家用。在制作的过程中,高殿华将祖传的雕刻工具不断进行改良,并研究创新了多种雕刻工具搭配使用。这样制作出的模子花纹更加清晰,造型也精致灵动。

“因为打小就喜欢这项技艺,所以在制作每个模子时,我都希望尽量做到集艺术性与功能性于一体。从最初的一张木板,到最后呈现出精美图案的刻花模子,其间的每一步都要求十分精确。也正是由于这份热爱,才让我一直坚持到了现在。”高殿华感慨地说。

夫妻同心 精研雕刻技艺

婚后,在高殿华的影响下,妻子李淑华也逐渐对雕刻模子产生了兴趣。

起初,由于担心妻子过于劳累,高殿华不同意妻子从事这行。

直到有一天,高殿华去地里干活,在家带孩子的李淑华心血来潮,按照平时看到的雕刻步骤,依样画葫芦地雕刻起来。回家后,高殿华发现妻子刻得有模有样,发觉妻子有这方面天赋后,他开始悉心教授妻子雕刻技艺。从此,夫妻俩不仅在生活中相知相伴,在事业上也相辅相成。

高殿华善于雕刻工艺,李淑华长于图案创意,夫妻俩优势互补,开起了面花模子雕刻的“夫妻店”。

模子雕刻十分辛苦,需经过选料、刨板、画外壳、凿形状等10余道工序。由于制作过程复杂,即使一个最简单的模子通常也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完工。为了制作出更多模子,夫妻俩常常凌晨4点钟便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通常要忙到半夜11点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人雕刻的模子花样形意结合、惟妙惟肖,富有浓烈的民俗气息和喜庆色彩,不仅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还成了众多面花制作厂家与顾客的首选。

申请商标 致力非遗传承

2009年,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殿华、李淑华夫妻俩共同成为第四代制作技艺传承人。

随着雕刻技艺的不断提升,夫妻俩制作的模子品类不再局限于刻花模子,他们开始制作一些摆件、挂件及私人定制产品。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购买模子也不再局限于蒸面花,好多都是买回家收藏。”高殿华说道。

截至目前,夫妻俩自创雕刻花样300余种,其“十二生肖”“福禄寿喜”“一帆风顺”系列模子备受收藏爱好者的欢迎。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多个省份,而且名扬海外,韩国、日本等地客商都慕名而来,专门定制面花模子。其中,高殿华雕刻的八骏图模子,被收藏爱好者以1.2万元的高价购得,其雕刻作品“众志成城”更是被河北省非遗中心收藏。

从艺四十余年来,只要有想学面花模子雕刻的爱好者,高殿华基本都会免费教授,培养了数十位雕刻艺人。如今,高殿华的儿子高勇、女儿高林娜也成了市级面花模子雕刻技艺传承人。作为一名教师,高勇还曾将模子雕刻技艺带进校园,在羊二庄小学开设面花模子雕刻培训课。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高林娜也时常帮助母亲改良刻花图案……一家人都在坚守着这项传统技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加入到面花模子雕刻的队伍中,将这项传承了数百年的技艺发扬光大。”谈及未来,高殿华说出了自己最朴素的心愿。

2021-02-24 ■ 本报记者 宁美红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刘国竞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231.html 1 小模子刻出“幸福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