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5日
第03版:03

国之重器 立定乾坤

——商·直耳三足鼎

鼎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食器和礼器。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么解释鼎字:“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彝器也。”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陶鼎,是炊煮时使用的烹饪器。后来出现了铜鼎,并在商周时期演变成了礼器。沧州博物馆馆藏有一件商代的直耳三足鼎,圆腹三足,鼎口处有两耳,外形小巧、腹部圆润、下部稳重,器表光素无纹。

在商朝时,我国青铜器铸造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这个时候的鼎,已经完全脱离了食器的用途,成为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到了西周时期,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宗法礼乐制度,也称“列鼎”制度,而普通百姓和奴隶则不可用鼎,即“礼不下庶人”。沧州博物馆的这件直耳三足鼎在沧县杜林镇倪杨屯遗址出土,据专家推测,该遗址可能是甲骨文中记载的殷商在滹沱河下游流域至渤海沿岸的子姓亲族方国——渤方的活动中心。与鼎一同出土的还有一觚一爵,此为一套礼器,证明了墓主人属士一级。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与鼎有关的传说和故事,比如“禹铸九鼎”,传说大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标志神州,并在上面刻绘了各种神灵和妖怪的图案,让人们警觉,避免被其损伤。又比如“楚王问鼎”,春秋时期,楚国强大,楚庄王率兵到达东周的都城外进行操练,周天子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别有用心地问王孙满周王朝九鼎的大小和重量。王孙满十分严肃地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所以,鼎在古代的意义非常重大,一直被当成王权的象征,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树立王朝称为“定鼎”,由此可见鼎的重要性。到了汉代,人们视鼎为祥瑞之兆,汉武帝因于汾水之上得鼎,所以将年号改为元鼎。

如今,鼎作为文物陈列在博物馆里,但是仍然保留了历史赋予它的痕迹,它是文明的载体,也是文明的见证。张亚君

2021-02-25 ——商·直耳三足鼎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259.html 1 国之重器 立定乾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