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5日
第06版:06

那鼓声是我的命

李雪 35岁 西河大鼓市级传承人

西河大鼓是沧州土生土长的曲艺形式,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击铜板和书鼓说唱,另有专人以三弦伴奏,唱腔简洁苍劲,风格似说似唱,韵味独特。

我是听着西河大鼓长大的。

我出生在曲艺世家,外祖父是西河大鼓朱派第三代传人——张金贵,母亲是西河大鼓赵派第四代传人——张领娣,她也是这项曲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母亲唱大鼓,觉得她唱得好听,敲敲打打也特别好玩。

那时,母亲常到各地演出,为了方便照顾,她就带着我一同前去。经常是她在前台演,我在后台跟着唱。有时,嫌学唱不过瘾,我就偷穿母亲的演出服,模仿她演出的样子。演出服很大,鼓很高,我就站到小凳子上学,想着有一天也能像母亲一样登台演唱。

外祖父说我有天赋,教我唱西河大鼓,那一年,我6岁。

西河大鼓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很高。为了练好13道辙口和吐字发音,我对着镜子一遍遍练,还有手势、身段、嘴形,一练就是半天。那时候,我走路唱、骑车唱,做梦也在唱,甚至把课文都编成了唱文。

在300多年的传承中,西河大鼓有过辉煌,也一度陷入过后继乏人的窘境。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西河大鼓有了长足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大鼓演员数量多达200余人。但其后几年,演出市场不断萎缩,演员数量也随之减少。最严重时,河间的专业西河大鼓演员一度不足10人。这一珍贵曲种遭遇了传承难题。

看着西河大鼓沦落到如此境地,我心里难受。传承了几代人的老曲艺,绝不能断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自2008年,我和母亲一起,在河间市文化馆免费教授西河大鼓。几年来,数千人通过这一方式,接触到西河大鼓。

此外,我还带西河大鼓走进校园。从2018年起,每天15时,我都会到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为那里的师生讲课。这些年,西河大鼓先后走进了河间市第三实验小学、沧州市车站小学等学校,越来越多的孩子接触到了这一本土曲艺。

有一次,我不小心崴到了脚,脚踝肿得老高,路都走不了。恰好那天有义务课,身边人都劝我休息。朋友们的好意,我明白,但义务课不能停!课堂上,我不敢用伤脚着地,全程单腿站着,教完了整堂课。

好多人问我为什么这么拼,我只想说,传承西河大鼓是我的使命,只要大家愿意学,我就会一直教下去。

除了艺人们的努力,这些年,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西河大鼓的传承和发展,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西河书会,让西河大鼓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如今,对传统曲艺感兴趣的年轻人不多,西河大鼓的传承仍任重道远。我希望能到更多地方去做免费教学,更希望不仅带非遗进校园,还要让非遗走出校园。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是传承者,传承西河大鼓就是我的使命。

2021-02-25 李雪 35岁 西河大鼓市级传承人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265.html 1 那鼓声是我的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