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伟 本报通讯员 高 鹏 李艳伟
早春时节,狮城春风吐绿、草木初萌。
7年前,一个肇启在春天的时代命题,开启了京津冀三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新时代征程。沧州,近水楼台,借势而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时光荏苒,七载转瞬。沧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的重要指示,紧紧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坚持服务京津、借势京津、融入京津,推动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
下好产业承接“先手棋”
2月24日,沧州博物馆广场。打开手机“百度地图”APP,点击“自动驾驶”,预约车辆,不一会儿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便如约而至,市民可享受方便、快捷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去年5月,百度与云图科技共建的Apollo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沧州)应用实验室和自动驾驶创新应用运营中心正式揭牌启用。同年8月21日,沧州成为全国首个可在主城区打到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城市。
积极探索智能交通领域与京津深度融合,是我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推进协同发展中,我市始终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纽带,充分发挥项目的集聚效应,通过引进大项目优化结构、塑造产业,全面提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
总投资120亿元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及配套项目,是北京现代首次在京外地区开建的汽车制造企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省引进落地的最高质量、最大体量、最上档次的产业协同项目。
项目正式投产以来,已累计整车产量突破55万辆,带动北汽岱摩斯、现代摩比斯、韩国世原、和信海纳川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聚集发展,建成汽车及零部件项目200余个,整车生产能力达90万辆。在这里,一条集整车、专用车、汽车零配件、汽车装备等制造业,与汽车销售、维修保养等汽车服务业于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和汽车产业一样,我市全力打造的规模最大的整体专业承接园区——北京、天津生物医药产园也正加速成长壮大。北京协和药厂、石家庄四药等51个项目相继落户,已完成投资超百亿元。
不止汽车、生物医药产业,克服疫情、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市时尚服装服饰产业、先进再制造产业等同样亮点纷呈,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崛起,凝聚起推动沧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动能。
发展没有休止符。对接京津,重在做好产业承接先手棋。过去一年,结合深入开展“严细深实快”作风教育,全市加快发展再提速,开展了招商引资“百日攻坚”和“新高地产业示范园”落地建设全覆盖、双竞赛活动。各县(市、区)发挥优势,强化平台支撑,纷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以产业高端化、链条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主动寻求合作对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
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引进京津合作项目超400个,协议总投资607亿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引进京津合作项目1700多个,协议总投资6820亿元。
按下交通互联互通“快进键”
清晨在渤海之滨赏晨曦,中午到王府井品烤鸭,晚上回燕赵大地望繁星。
这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描绘出的一幅蓝图。如今,这一切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适应大战略,沧州按下交通互联互通“快进键”,始终不遗余力畅通与京津、雄安和省会的交通联系,加快建设连接京津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当下,打开中国交通地图,你会惊喜地发现,我市已成为全国交通干道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京沪高铁和京沪、京九、邯黄、朔黄、黄万、沧港(骋宇)等铁路干线,京沪、京台、黄石、保沧、荣乌(津汕)、大广、沿海等高速公路以及“六纵四横”的国省干线,构筑起沧州的陆路交通骨架。
进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过去一年,我市更是站在更高层次上谋求交通“主动脉”再次扩张,加快构建起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高速方面,积极融入京津冀交通大动脉,加快完善与京津、雄安、石家庄高速公路直连直通,实现曲港高速(曲阳至肃宁段)、京沪高速(沧州市至冀鲁界段)、津石高速(沧州段)建成通车。
铁路方面,聚焦“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启动实施京津冀轨道交通网重点项目——石衡沧港城际铁路项目。该项目是京津冀城市群“四纵四横一环”城际铁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起石家庄,东至渤海新区。建成后,沧州至省会列车旅程将由目前的两个半小时缩短到一个小时,从石家庄到黄骅港用时将缩短至约一个半小时。同时,黄大铁路(河北段)竣工投用。
港口方面,着力推进黄骅港由能源港向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转变。编制完成《沧州黄骅港转型升级规划》;与天津港联合推出了集装箱“天天班海上快线”;依托朔黄、太中银、邯黄三条铁路干线,加强与腹地政府和铁路公司合作,沿“三线”规划布局20个内陆港。
脚踏大地,我市还将目光投向天空。中捷通用机场项目已正式运营,沧州支线运输机场加紧谋划建设。
如今,一座集“陆、海、空”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现代化城市呼之欲出。一条条相继贯通的交通大动脉,不断拉近着沧州与京津的距离,更使协同发展的步伐频频提速。
开启服务对接雄安新区“加速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期,河北雄安新区横空出世。
这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千年大计”,启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的强大引擎。
春潮涌动时,没有什么比抢抓机遇更让人兴奋。
项目对接、专家研讨、企业携手、人员互动……围绕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我市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不断深化各领域与雄安新区的对接合作。先后制定了《借助雄安新区发展机遇,加快沧州市创新驱动经济强市发展的指导意见》《沧州市参与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
“持续深化与雄安新区功能布局、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衔接和服务,建设雄安新区清洁能源保障基地、制造业协作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重要绿色屏障。”为加快构建全方位高质量合作新格局,对我市的重点任务、目标定位,市委九届十次全会也进一步明确。
思路清则方向明。过去一年,我市强化大局观念和协同意识,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着力推进雄安绿博园沧州林、沧州园建设,持续抓好雄安新区周边土地、人口、房地产和新上工业项目等重点领域管控,下大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工作。
聚焦平台建设持续发力,进一步推进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区建设。去年底,33家企业集中签约,总投资达65亿元。
围绕黄骅港被《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确定为雄安新区出海通道,加快推进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我市加快提升港口通关能力、货物吞吐能力和吸引集聚能力。
……
砥砺奋进奏华章,奋楫扬帆逐浪高。回顾过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融入其中、奉献其中、受益其中。挺进“十四五”,我们坚信,沧州必将继往开来,谱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