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6日
第03版:03

“80后”唐拳传承人郝龙:

义务授武七载

本报记者 李佳芳 本报通讯员 南宝通

“注意精神头儿,手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形腿似钻。”2月24日晚上7时30分,南皮县德信商厦门前的广场上,老远就能听见郝龙中气十足的声音。不用说,他又在教孩子们打拳了。

今年34岁的郝龙,是南皮县潞灌乡郝庄村人。作为南皮唐拳第八代传承人,从2014年开始,他利用业余时间免费收徒传艺,已有弟子400余人。

郝龙出身武术世家,家里五代人都精通唐拳。从小痴迷武术的他,形容自己练上唐拳就“如疯似魔”。父亲希望郝龙能考上大学,因为怕影响儿子学习,故意不教给他唐拳。七八岁的郝龙就偷偷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向周边村子有名气的武师门拜师学艺。

“后来,我跟几个师父学会了二郎拳、八极拳。父亲一看我是真想学拳,才精心传授于我。”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郝龙打下了扎实的武术基础,也尽得唐拳的精髓。每天,在别人还蒙头酣睡时,他早早地爬起来,与父亲相约到地里刻苦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郝龙在天津参加华北地区传统武术大赛,一举赢得唐拳组第一名。

“武术是咱沧州的名片,必须传承下去。”郝龙说,他是年轻武师,精力充沛,更应该扛起这份责任。

唐拳刚柔相济,既有大开大合的勇猛气势,也有推波擒拿的绝妙巧招,属于传统长拳类,要学成并不容易。一开始,郝龙在他工作的南皮县中医医院附近找了块儿空地儿,当做训练场。条件虽然艰苦,但找郝龙前来学武的孩子越来越多。2014年,南皮县文体广新局专门为郝龙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办了南皮县武术教练员业余训练基地。

每天晚上7时到8时30分,寒暑假下午1时30分到4时30分,是郝龙雷打不动授课的时间。他还自掏腰包,为学员购置器械、服装等用具。每当遇到想学习、能坚持的学员,郝龙的心里就特别高兴。

2016年,郝龙率5名弟子参加“海峡两岸杯”国际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获得3枚金牌、4枚银牌的好成绩。除了不少学员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外,有人在沧州某武馆任教,还有人上了大学后,加入了学校的武术协会。虽然大多数人将习武当做业余爱好,但在郝龙看来,只要通过习武能学到一些受益终生的东西,那就够了。

郝龙在义务教授孩子们的同时,还积极组织村里的传统节日武术汇演、沧南唐拳名家展演等活动,传承和发扬武术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武术、学习武术,强身健体。

2021-02-26 本报记者 李佳芳 本报通讯员 南宝通 “80后”唐拳传承人郝龙: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347.html 1 义务授武七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