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牢“日子再紧不能紧科研投入”理念,市本级调增科技预算支出1亿元,创历史新高;
全市新增特色产业集群新型研发机构7家,总数达28家,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对接中科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大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全市209家企事业单位与270家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研发项目187项,转化科研成果83项……
我市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用好京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创新资源,以创新调结构、促转型、壮产业,加快培育壮大“6+5”市域主导产业和“18+7”县域特色产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全面提速,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强劲动力。
不断加强科研孵化平台建设,全社会科创能力显著提升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坚持创新引领、科技支撑,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创新调结构、促转型、壮产业,在协同发展中加速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在部署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时,对创新着墨颇多。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意见》《沧州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30多个,涵盖科技创新改革的各方面各领域,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日子再紧不能紧科研投入”。市本级调增科技预算支出1亿元,不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大力推行“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创新激励机制,在财政投入“杠杆”的撬动下,全社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全市新增特色产业集群新型研发机构7家,总数达到28家,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新增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运营。全市2020年申请专利11704件,授权专利9094件,分别较上年增长34.5%、82.86%;有效发明专利1346件,较2019年增长19.6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79件,比2019年底增长0.31件。
(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