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2日
第03版:03

从农耕中走来的钱——布币

布币,并非由布匹制成,它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中原地区的一类青铜货币。“布币”之名因何而来?《诗经·卫风·氓》写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可见布匹在先秦时期确曾作为商贸交换媒介,鉴于此,两汉间新朝王莽复古改制时仿制先秦布币,以“布”为名铸造了小布一百、大布黄千等10多种布币流通,因这些钱文中都有个“布”字,此后,“布币”之名逐渐明确且流传开来。但“布币”真是从布匹而来的吗?

在沧州博物馆正举办的《乾坤·方圆——沧州博物馆馆藏钱币精品展》中,展示有数十枚不同形制的布币。它们上端突出称为首,与首左右相接处称为肩,下端左右凸出称为足,两足间凹处称为裆,造型像人穿了条大肥裤子,所以民间戏称为“裤币”。其实,布币的形制和布匹、裤子都没关系,它由一种铲类农具演变而来,故人们又俗称它“铲币”。这种铲类农具叫——钱,它由早期农具耜演变而来。青铜质农具“钱”,因实用性和价值性兼具,故人们逐渐把它作为交换媒介,久之产生了一种失去农耕功能、专用来交易流通的 “钱”形货币,这便是“钱币”一词的来源。先秦时,“钱币”专指布币,它和刀币、圜钱等其他形制的货币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姿的先秦货币体系。

早期布币十分接近农具“钱”的原型,因首部还保留有插木柄的孔,故称“空首布”。但空首布铸造工艺复杂,又不便于携带流通,所以逐渐改进成更加轻薄扁平的“平首布”。“平首布”中依据各部位的细微变化,又有桥足布、锐角布、尖足布等多种形制,后来方足布取代其他布币形制,成为流通最广、存世量最大的布币种类。

秦朝建立后,随着“半两”钱统一流通全国,布币退出流通领域。至新朝王莽“复活”布币形制流通后,逐渐确立了“布币”的名称,而“钱币”一词因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入人心,所指范围也从最初的农具钱形货币而逐渐扩大到代指各类货币,以至于今天我们还把货币叫钱,并用钱来衡量许多物品的价值。岂不知,“钱”原本是数千年前先民用于农耕的一种农具啊。马思远

2021-03-02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611.html 1 从农耕中走来的钱——布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