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3月1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说,“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1.3万亿元,对世界制造业贡献的比重接近30%。“十三五”时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了10.4%,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4.9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明显提升,由约1.8万亿元增加到3.8万亿元。
肖亚庆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我国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钢铁行业去产能1.5亿吨目标,累计退出“僵尸企业”的粗钢产能6474万吨。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蝉联世界第一。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5.1%和33.7%,成为引领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三是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成17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航空航天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快速发展,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重要领域专利数量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