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幸福之城,离不开鲜亮的民生底色。
全市剩余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并实现脱贫人口“零返贫”、边缘人口“零致贫”,这是幸福;全市优良天数持续增加,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这是幸福;居住多年的老旧小区一改脏乱差面貌,变得整洁有序、设施完善,这也是幸福……
民生无小事,冷暖在人心。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群众的“小事看大、远事看近、实事办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使发展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百姓。
强力攻坚,精准施策,贫困人口全面实现稳定脱贫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市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和工作三落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聚焦脱贫攻坚质量巩固提升,主动把“严细深实快”作风教育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汇聚磅礴力量,攻克千载难题。
海兴县张常丰村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面花”作为特色产业,从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了面食文化村,为面粉、面花、面条等产品注册了自己的“张常丰”商标,通过电商平台把村里的扶贫产品销往各地,村电商中心年销售收入突破150万元。
“面花鸳鸯”王金明、杨玲夫妇,“辣椒姐”代淑风,“面条哥”齐福田等一批网红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村内贫困户全部脱贫,昔日贫瘠的盐碱滩变成致富的黄金滩。
这是我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
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一大“拦路虎”。为此,我市持续推行“3+2”健康扶贫模式,将个人累计负担控制在合规医疗费用的10%以内,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内“一站式”结算。同时,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全市低保标准连年递增,农村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到5460元,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7104元。市县两级还分别成立社会救助基金组织,确保了贫困人口家庭遭受意外变故不致贫、不返贫,全年救助临时困难群众12606户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424万元。
(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