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4日
第08版:08

守正创新奏响时代强音

(上接第一版)讲述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展示沧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精彩画卷……工作中心聚焦到哪里,新闻报道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全方位报道我市各项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取得的突出成就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市、美丽沧州新局面外树形象、内聚力量。

同时,完成全市新闻发布制度体系建设和“采访线工程”建设,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40余场,设计采访线9条,推荐采访点位172个,充分展示了我市特色亮点工作。围绕大局大势大事,加强舆情分析研判,被中宣部采用舆情信息323条,连续三年摘得中宣部“舆情信息工作优秀单位”荣誉。

共建共享,精神文明创建成效显著

精神文明,是衡量一座城市温度的标尺。勤劳的沧州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共同呵护这份“温度”。

我市持续加大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力度,制发创建方案,建立健全创建文明城市考核、红黄牌警告、督导问责管理等机制。培树24类57个“种子”点位。清运小区垃圾7000余处,拆除违建临建37万平方米,规范、施划了7.9万余个停车泊位,累计受理群众举报信息5.3万余条。开展“走千楼万家 创文明城市”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最终,沧州成功创建“河北省文明城市”,同时获得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推荐资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这是对所有为之努力的沧州人最大的回报。

一年来,我市共评选了“沧州好人”120人(含群体),36人(含群体)入选“河北好人”,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入选“河北好人”“中国好人”的数量稳居全省前列;王培文入选“燕赵楷模·时代新人”。建成解放路“好人风采展示街”,共设置14处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获得者)的形象公益广告。获评2020年度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和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85个,第六届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典型22个。“童心明德”、网上祭英烈、“劳动美”社会实践、“新时代好少年”宣传评选等主题实践活动相继展开,覆盖20余万名大中小学生。组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5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编印《沧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集中开展“全军十大英模挂像进校园”活动。建成市级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成立拥有500多名成员的心理健康服务总队。新注册志愿者53.7万余名,100多家单位7000余人次志愿者落实“双报到”制度……

文旅融合,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沧州,历史文化底蕴十足。为利用好这项优势资源,我市继续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推进,以重点任务为牵引,圆满完成了2020年沧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第六届京津冀非遗联展、京津冀公共文化和旅游推介会等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活动,不断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2020年,沧州市旅发大会签约重点项目26个,签约金额约258.5亿元,对外招商项目47个,总投资约381.88亿元,实现了旅发大会县域“全覆盖”。

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统领,传承利用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起草了《沧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提交市人大审议;编制《大运河沧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并编制完成了《沧州段大运河文物保护方案》,在对大运河沿线176处文物遗产点实地踏勘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大运河沧州段文化遗产名录》。

以全域旅游发展为方向,提升沧州文旅承载力。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旅游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2020年,全市109个乡村旅游村,共接待游客399.02万人次,带动就业2万余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71亿元。

同时,以弘扬沧州历史文化为动力,继续擦亮杂技这个“金字招牌”,精心打造杂技艺术精品。杂技剧《江湖》获得2020年河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项目资助,杂技诗剧《一船明月过沧州》获2020年度河北省文艺精品扶持项目资助。围绕筹备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与团校共同研发打造具有精品潜质作品《中幡》《凌云狮秀》《击球》等,加速精品节目编排和打造;依托“新杂技舞台秀创意文本”征集活动,创作以全新形式呈现主题杂技剧《秀》;加快推进杂技产业融合发展,组建沧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公共文化,是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我市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全面铺开文化惠民活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和效能。

黄骅“四馆一中心”、青县市民文化活动中心、海兴县“四馆二院”即将竣工投入使用;建成文化馆分馆171个,建成示范性图书馆分馆65个;全市19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584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市文化惠民“七进”演出达到2262场次,100余家文化干细胞示范单位参与文化惠民活动;以“图书馆之城”建设为引领,成功举办2020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沧州)会议暨狮城读书月活动;文化惠民活动全面铺开,戏曲文化进校园覆盖全市125所学校。

同时,我市文艺工作者还以精品创作为抓手,推陈出新创作各类艺术作品,推出生态文明建设题材评剧小戏《平山谣》,道德模范题材河北梆子小戏《守信》,河北梆子《打赢了攻坚战富国强民》《党的话儿暖人心》《杨三姐告状》《李慧娘》《状元打更》《状元与乞丐》,基层农村干部题材西河大鼓作品《大校村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题材原创歌曲《大运河——我的梦之帆》等优秀作品。其中,南锣剧《顶灯》代表河北省参演“2020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时代坐标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继续坚持守正创新,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个新”要求,为开创新时代建设经济强市、美丽沧州新局面奏响昂扬乐章。

2021-03-04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213.html 1 守正创新奏响时代强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