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梓欣 通讯员高箐 李冠达)日前,黄骅68岁老人况执仁将自己珍藏了多年的宝贝——父亲况云祥的革命历史档案及遗物整理出来,捐献给了黄骅市档案馆。
况云祥1941年参军入伍,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0余次战役,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负伤3次。渡江胜利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等各种奖章,都是况云祥冲锋在前为国奉献的历史见证。1964年,况云祥从部队转业到安徽省农林科学院工作。后来带着家人回到黄骅。“还记得父亲病危时和我们说,‘我相信党,相信组织,我的问题早晚会落实的’。”况执仁说,1973年父亲去世后,按照父亲的临终嘱托,自己到处走访父亲的几位好友,询问父亲的历史经过并整理了上诉材料。母亲李瑞兰带着这份还原历史的材料四处奔波,为丈夫平反。经过四年的艰难坎坷,直至1978年,况云祥终于沉冤昭雪。
多年来,况执仁始终用一块丝绸布包裹着父亲的各种奖章,还用一本册子收纳着父亲的转业证书、工作证及在部队获得的奖状等纸质资料。这些“宝贝”陪伴况执仁兄弟六人走过了数十载,是他们眼中的“传家宝”。如今,当他得知黄骅市档案馆面向社会征集建党100周年档案资料的时候,他便和五个弟弟商量,决定将父亲的这些历史资料及遗物都捐赠出来,并成为首批捐赠档案资料的黄骅市民。
“公开父亲的这些革命历史档案及遗物,让全社会知道、了解,比自家人关起门来欣赏要有意义。”况执仁说,希望它们的价值得到更大发挥,能够更好地还原历史,让大家了解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辉煌成就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