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1日
第07版:07

“拆促畅增优” 攻坚在行动

亮剑拆违 为优环境做加法

本报记者 郑进超 本报通讯员 吕常青 于润强 摄影 胡祝源

拆违兼顾环保

边拆违边抑尘

拆解广告高架

入户摸排情况

吊离广告高架

拆违现场

临建房拆除,主干道两侧宽敞清洁;旱厕改水厕,黑臭水体排入污水处理站……自我市“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暨“拆违建、促创城、畅交通、增绿量、优环境”活动开展以来,沧州经济开发区闻令而动,全体动员、精密部署、细化机制,层层传导,以开工即冲刺的干劲,以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心,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合力攻坚,全力拆违。

1

打响第一枪

坚定拆违“军心”

“拆违建不是走过场,而是我市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确保‘十四五’开好局的实际行动,借助‘拆促畅增优’活动的开展,要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的发展环境,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好坚实基础。”随着我市“拆促畅增优”活动开展,沧州经济开发区迅速形成共识,精密规划部署,主动亮剑出击,打响拆违建第一枪。

拆违作为一项重项工作,关乎开发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他们认为,全面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市、美丽沧州,沧州经济开发区肩负着排头兵的历史使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开发区第一要务,只有环境优美、宜居宜业,才能聚人气、聚商气,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违法建筑就像城市的一道道“疮疤”,严重影响市容和公共安全,还挤占城市发展空间,影响群众生活。雷厉风行地“拆违建”,不仅为开发区的“绿化、香化、美化、净化、亮化”提供了更多空间,也擦亮了开发区的形象窗口,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的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和高质量发展赢得主动权。

为此,沧州经济开发区以“严细深实快”作风要求,第一时间全体动员,成立了“拆违建”专项行动小组,以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为组长,专项行动小组负责统筹指挥、组织安排各项工作,督促检查任务目标落实情况。

在专项行动小组部署下,沧州经济开发区2月24日至28日集中摸底排查,3月1日至5日大力宣传发动,在拆违过程中,他们以自拆和强拆相结合,严防违法建筑“卷土重来”,始终保持对违建问题“零容忍”。同时,他们把拆违与治理“脏乱差”、开发区绿化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拆违只是第一步,后续将对腾出的土地宜建则建、宜绿则绿,真正做到拆违治乱、拆违还路、拆违增绿、拆违添景。

3月5日下午5时许,沧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韩光普等带队调研开发区拆违工作。

他们先后来到于家场、八里屯、小园村,详细了解违建物基本情况以及工作进展情况。要求浓厚宣传氛围,加大人员投入,加快工作进度,进一步摸清底数,制订工作方案,力争拆违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在拆违工作中,开发区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压实责任,层层传导,推动拆违工作快速深入开展。

领导包联制,相关领导包联辖区的7个村庄,并严格按照包联分工、深入包联单位督导检查。

日汇报、日总结、日调度机制,每天召开日汇报日总结,专项行动小组每天举行调度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难点,大家集思广益,商讨对策,制订计划。

在全区上下努力下,拆违工作进展迅速,多处违建点已自愿、自行拆除。

2

拆违不拆心

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3月5日,在石港路的一处违建点,开发区综合执法局副局长丁楠带领人员做着动员工作。这一带集中了多家汽车4S店以及企业,有不少私搭乱建的临建彩钢板房。2日至4日,经过连续几天的动员,已自行拆除18个临建房,拆除面积1000多平方米,道路两侧一下子显得敞亮了许多。

建成区是开发区发展形象的一个窗口,开发区综合执法局自我加压,制定工作“路线图”,根据分管区域的实际情况,分解任务、入户摸排,因地、因企制宜,措施得力,取得实效,擦亮形象窗口。

丁楠介绍,全区所有未取得规划建设许可证、未按规划许可证建设、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都属违建,此外,有碍观瞻的建筑物或设施都在拆违范围内,他们将随拆、随清、随整,拆违还路、增绿、增景。

综合执法局集中精力攻坚,保持开工即冲刺的态势。建城区中队分成3个网格,17名工作人员网格化入户摸排,截至3月9日已经摸排了210多处。同时,他们采取接受举报、信息搜索、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动态监管,及时掌握建成区违建点。

专题研究,因事制宜,快稳兼顾。对于有一定安全隐患的违建点和难啃的“硬骨头”,综合执法局专题研究,争取又快又稳。建成区一个加油站附近,有一处广告高架仍待拆除。自“拆促畅增优”活动开展以来,拆除加油站违建广告牌提上了执法局的工作议程。考虑到广告牌紧邻加油站,拆除过程中如果产生火花,可能会引发爆炸燃烧事故,经过多轮专家研讨,最终拟定使用来复锯切割。这种锯的特点是切割铁具过程中不会产生火花,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事故发生率。

3月7日,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韩光普现场调度,交管部门路边交通管制,消防部门现场严阵以待。历经45分钟的切割,终于全部切割完毕,解决掉这一难啃的“骨头”。

拆违中难免出现一些矛盾和阻力,他们以“7+2+1”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丁楠表示,开发区综合执法局坚持实行“7+2+1”工作法,也就是70%的工作靠服务,20%靠管理,10%靠行政。在此理念下,近年来,综合行政执法局在群众和辖区企业中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形象,“城市管理大家参与,美好环境人人受益”深入人心,通过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动员和服务,他相信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化解掉多重阻力。

对待违建不打折扣,坚持应拆必拆,应拆尽拆。与此同时,他们并没有一拆了之,而是尽力做好拆后的善后事宜,充分考虑好群众、企业的合理诉求,尽力妥善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丁楠介绍,对于拆违后群众的生产生活,采取建议或改造的方式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对于干小本买卖的个体户,他们可以帮助其在市区或开发区寻找合适地点经营,为其提供合适的房源信息,对于一些企业,建议对建筑物完善相关审批手续,进行整改。

3

借拆促振兴

提升民生幸福感

连日来,沧州经济开发区的7个村,不少村民自行动手拆除违建。沧州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组织包村干部、协管员、村“两委”班子成员,逐门逐户、逐街逐巷对7个村进行拉网式摸排,把党的声音、政策传达到村民心中,并耐心细致做动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村民的支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发区把“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暨“拆违建、促创城、畅交通、增绿量、优环境”活动,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密切联系,切实做到拆建并举、以拆促建。

在开发区的7个村,拆违工作进展迅速。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局长刘树明介绍,社会发展局在2月24日全市动员大会后,当天中午即召开会议,研究拆违事项,制订工作计划,在拆违中注重以有力措施和工作方法,动员群众,掀起拆违热潮。

拉网调查,全面摸清底数。在前期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社会发展局责成包村干部、7村协管员、村“两委”班子成员进一步对村庄范围内(建成区除外)私搭乱建、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旱厕、棚亭、围栏、篱笆等进行全方位走访和摸排,排查核实1257处,总面积43740.25平方米,并将详细信息汇总形成工作台账。

网格管理,全面落实责任。各村结合村庄清洁专项行动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模式,综合考虑村“两委”成员及党员、村民代表的居住区域、亲属关系等相关因素,划分责任区域27个,由37名村“两委”成员带领61名党员、村民代表分包,并向各村派驻工作组配合、指导工作。

入户走访,全面宣传发动。按照分包责任区域,集中组织网格员、村“两委”成员、攻坚工作组成员“三入户”,逐户开展思想动员工作,特别强调要拆出公平、拆出安全、拆出整洁、拆出秩序。通过“大喇叭”广播、微信等方式宣传倡议书内容,悬挂横幅标语48条,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截至3月9日,结合村庄清洁行动共入户走访1917次,经劝导自拆面积2858平方米。

村级助力,全力加快进度。7个村组织成立拆危治乱助拆工作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和车辆,对自拆进度缓慢或自拆确有实际困难的,由助拆工作小组帮助实施。截至3月9日,7个村累计拆除7673平方米,各村与环卫公司有效配合强力推进村庄清洁工作,各类垃圾随产随清。

散发异味的旱厕被拆除并将由水冲厕所取代,边边角角、乱堆乱放等百姓心里的“小疙瘩”被清理干净,为村庄绿化、美化腾出了空间,拆违拆出了美丽村庄,更拆出了人民的幸福感。

借助“拆促畅增优”活动的契机,沧州经济开发区在人居环境大提升上下足绣花功夫,努力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点任务,为园区发展、人民幸福交上满意答卷,为“十四五”起好步、开好局筑牢基础。

2021-03-11 本报记者 郑进超 本报通讯员 吕常青 于润强 摄影 胡祝源 “拆促畅增优” 攻坚在行动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6089.html 1 亮剑拆违 为优环境做加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