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2日
第07版:07

以伟浩、达力普公司为代表的沧州管道装备企业,通过践行中国智造产业+互联网战略,依托大数据,实行生产、销售、管理智能化,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成倍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工人幸福指数

大数据加快管道产业“智”造步伐

本报记者 吴 梦 本报通讯员 石 磊

数据编码 管件图纸一分钟自动生成

选择产品、筛选规格、输入材质和数量等数据,不到1分钟时间,一张管件图纸就新鲜出炉了。3月9日,在地处盐山的沧州伟浩管道科技有限公司,设计人员刚刚完成一份出口订单的设计。

看着快速生成的图纸,公司总经理张小伟微笑着表示,以往设计一张图纸,需要设计人员通过CAD软件一笔笔画出来,至少30分钟,现在通过图纸生成器,不到1分钟就能完成,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公司通过推行产业+互联网战略,将智能管理推广到企业管理的各环节,以收录的管件生产大数据为基础,在智能管理系统中推出图纸生成器版块,生成器同时向下游客户开放,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生成器客户端输入相关数据,自主设计产生相关管件图纸,在完成产品的定制设计工作后,图纸数据传输到公司的生产车间,再由车间安排生产。之前公司与客户间进行一两个数据的沟通,常常要花费数小时,现在工作变成了简单的数据,轻轻点击鼠标就可完成。”张小伟兴奋地说。

大数据不仅让设计简单化,也让伟浩公司的产品报价、数据查询、物流跟踪等服务便捷化。

“我们依托大数据,还在企业网站上推出产品的智能报价、数据查询、物流跟踪等服务。”张小伟快速处理着一张外贸订单。

伟浩公司以外贸业务为主,目前已有超过2万家客户。1月26日,一家东南亚客户登录伟浩公司网站,在智能报价系统中,输入产品规格、材质、数量等数据,订单报价马上跳跃出来。在认可价格后,这家客户马上下单。

几分钟后,在物流跟踪系统中,就产生了这家客户的订单数据。同时随着订单不断的推荐,相关数据实时采集上传,客户可以随时在线看到自己订单的进度,生产时间、产品下线、检验、装船……

数据识别 万立方米仓库实现无人管理

数据下移 生产管理效率提高几十倍

张小伟表示,大数据推动管道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相关企业只有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才能畅享产业发展红利,但在公司内的应用,这么快为企业管理带来深刻的变化,让她始料未及。

原来,为了打通产业链,以便解决下游客户找货难题,伟浩公司从2015开始在业内率先推出“管件大数据”行业平台。平台以盐山管件集群为基础,整合了设计、生产、贸易、物流等企业入驻,将找人、找货、找物流一键打通。目前,平台已经上线,正在接受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的终端使用测试。

“平台上线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客户试用,才能逐渐完善并开始快速推广,因此在推广前期,我们的收益有限。为了尽快将平台技术效益最大化,我们就将部分大数据技术引用到企业的生产销售中。”张小伟笑道。

“相关技术在公司管理中应用1年多时间,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张小伟说,“去年,全球暴发疫情,外贸企业受到冲击,很多国外订单纷纷撤销或推迟,但我们依托大数据赋能,公司销售业绩稳步增长,2020年销售额增长了20%。”

大数据赋能,带动企业发展,达力普公司董事长孟凡勇也感同身受。

“将大数据引入公司管理系统,现在管理起来太方便了。”孟凡勇高兴地拿起手机感慨地说,“公司管理产生的各种信息都生成数据,拿起手机一看,各种产品生产进度、销售情况等都一目了然,2000人的企业,上月工资、生产等数据月初2天内生成,第三天就出财务数据,再也不用翻各种报表,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2021-03-12 本报记者 吴 梦 本报通讯员 石 磊 以伟浩、达力普公司为代表的沧州管道装备企业,通过践行中国智造产业+互联网战略,依托大数据,实行生产、销售、管理智能化,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成倍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工人幸福指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6183.html 1 大数据加快管道产业“智”造步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