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5日
第03版:03

妯娌仨“抢”婆婆

齐心协力照顾婆婆,她们是妯娌更似姐妹。

本报通讯员 李 飞 丛慧婧 本报记者 李佳芳

俗话说:“妯娌多了是非多。”但南皮县冯家口镇上桥村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三个妯娌相处融洽,“抢”着照顾患病婆婆。

婆婆李金荣今年77岁,虽然瘫痪在床,依然衣着整洁,眼里有光。老人小时候上学时成绩优秀,但为了帮父母撑起贫困的家庭,让弟弟妹妹完成学业。十几岁她就辍学务农,挣工分养家。之后,李金荣嫁在本村,陆续养育了4个孩子,把他们拉扯大,为他们盖房搭屋、娶妻生子。

李金荣的二儿子和儿媳妇在外地工作,身边还有三个儿子、三个媳妇。大儿媳杨桂玲,三儿媳穆慧智,四儿媳祁玲玲,妯娌三人互相体谅,谁也不攀扯谁。在外人看来,她们更像是亲姐妹。

2020年春的一天,李金荣突然昏倒,经医院诊断,是得了脑栓塞,口不能言、身不能动,吃饭靠胃管,排尿靠尿管,生活不能自理。从那时起,三个儿媳担心哥仨儿不够细心,争着值“夜班”,守着婆婆。她们配合得非常默契——给婆婆做饭,擦洗身体,梳头洗脸,翻身按摩,无微不至,照顾得非常周到。

亲戚们想替替她们,都被婉言谢绝。“俺们做这些事儿熟悉了,换别人不放心。”大儿媳杨桂玲说。

大儿媳杨桂玲还有3个孙女、1个孙子需要照顾,她就带孩子一起来,边看孩子,边照顾老人。四儿媳祁玲玲上初中的女儿肠胃出了问题,病情严重,一个月之内辗转沧州、天津看病。即便在天津陪护女儿,祁玲玲也牵挂着家中的婆婆,天天叮嘱丈夫抽空多去看看,替兄嫂分担照顾老人。

为了让婆婆心情舒畅,妯娌仨儿“各显神通”。杨桂玲开了一家小卖部,吃的用的,随用随拿。遇到有亲友来探望老人,就盛情款待,吃喝全包。穆慧智以前当过裁缝,家里有缝纫机,老人的棉裤子、夹褥子,她一做一大摞;祁玲玲做得一手好饭,每天变着花样儿给婆婆做营养餐。

“越是在这个时候,老娘越需要我们加倍呵护。”至今,三个人已经照顾了老人300多个日日夜夜,妯娌仨儿一点怨言也没有。另外,她们也没忘记照顾好年迈的公公。

在妯娌仨的带动下,孙儿辈也孝顺有加。李金荣的孙媳妇王艳经常给老人买来生活用品,遇到需要清洗、收拾的活儿抢着干。在李金荣住院期间,孙女李双双来到沧州,和婶婶们轮流值班。奶奶出院后,她也常回家看望,整箱整包的营养品、卫生纸、尿不湿,源源不断地给买回来。就连李金荣刚刚七八岁的两个重孙女,也惦记着老太太。有一回,一个亲戚要带她们出去玩几天,被重孙女坚决地回绝了:“不行,我们还得在家伺候老奶奶呢!”还有一次,两个小女娃在园子里摘桃子。她们说:“这桃卖了钱,谁也不许要,都得留着给老奶奶治病!”

“这就是我们的家风,孝敬老人是第一位的。”三妯娌的孝行也得到了左邻右舍的交口称赞,都夸李老太的儿媳妇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2021-03-15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6323.html 1 妯娌仨“抢”婆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