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6日
第03版:03

岁月歌者——织布机

在沧州博物馆的民俗展厅里,静静地陈列着一架从乡下征集来的老式手工织布机。斑驳的木质结构尽显沧桑,半匹格子布和布间的梭子静静地等待着,仿佛织布的人只是离开了一小会儿,只要梭子一动,整个织布机又会活跃欢快起来,继续完成那尚未完成的作品。这个场景熟悉而温暖,上点年纪的观众尤有感触,经常驻足展台前,深情相望,久久回味。

织布,几乎是以前家庭女子的必修课。而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吃饱穿暖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正是家中勤劳的妈妈,坐在织布机前,机杼交错,将丝丝暖意编织在全家老少从头到脚的穿着里。

全国各地陆续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帛织物,以及画像石、壁画等实物例证,可以证明织布机在我国起源甚早。宋元时期,黄道婆对原有的纺织机进行了重大革新改进,使之效率更高,操作更简便,比西方同时期的纺织工具先进很多。她所改进的织布机几乎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在沧州有些地区,一直沿用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逐渐被现代化纺织机械所替代。

初看之下,织布机的构造似乎并不复杂,但仔细研究起来,才知道它的科学和奥妙。它由机身、踏板、座板、缯、线轴、卷布轴、梭子等十几个部件组成。把经线安放在织布机上,然后用织布梭子把纬线编织进经线,这就要求织布的人手脚灵活、配合默契。

织布时,织布的人坐在织机的座板上,两只脚分别放在两个踏板上,先用右脚踏动右踏板,组合在织机上两个缯便把经线上下分开;左手把机杼用力往前推,使张开的两层经线中间能穿过梭子,右手便把手中的梭子从张开的经线中抛到左边;左手接住梭子的同时,左脚踏动左踏板,经线随之上下交叉变位,右手用力拉动机杼,发出咣当响声,纬线便被编织到了经线里了。与此同时,两层经线再次打开,将机杼往前推,已经在左手中的梭子,从经线中抛到右边,右手接住梭子,右脚踏动右踏板,左手用力拉动机杼,这条纬线也被编织到经线里了。织布的动作循环往复,布匹在韵律十足的机杼交替声中不断延长。王 玮

2021-03-16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6594.html 1 岁月歌者——织布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