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一辈子的遗憾就是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渴望成为一名党员,希望能在党旗下宣读入党誓词。虽然我老了,当国家需要我的时候,也会拼尽全力!”这段话出自一位87岁的老兵,话语铿锵让人泪目。
这位老人就是郑洪恩,盐山县韩集镇郑桥村人。日前,当记者来到郑洪恩家中时,老人正在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书桌上还摆着《京胡演奏指南》《中医药常识》等书籍。老人精神矍铄、耳聪目明。
郑洪恩小时候,正是日本鬼子在中国横行的时候。老人讲,鬼子扫荡时专门掏鸡窝,逮住鸡就让老百姓炖。那时,八路军的手枪队有时就住在郑洪恩的老宅子里。他亲眼目睹了鬼子抓住老百姓灌辣椒水的凶残,也目睹了八路军时不时袭扰鬼子的英勇。小小的年纪对鬼子充满仇恨。直到现在,他仍然爱看抗日战争剧,每次看到中国军人打胜仗时,老人都会激动得热泪盈眶。
1948年,年仅13岁的郑洪恩怀着对英雄的崇拜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时,淮海战役即将打响,部队开始整编整训。遗憾的是,郑洪恩因为年龄小不能上战场,被分配到山东军区国际和平医院医训队,当了一名护士。
1951年,郑洪恩退役回到家乡。退伍后的郑洪恩仍然对部队念念不忘,1955年,他第二次参军入伍。这一次被分配到陆军某部炮兵侦察分队。再次穿上军装,郑洪恩更加努力,刻苦训练,认真学习,很快成为部队的佼佼者。入伍第3年,郑洪恩指挥炮兵实弹射击,他不负众望,四发全中,受到军师团等领导的表扬,并转为士官。
郑洪恩文武双全,有一次,他自编自导自演的一个小品荣获文艺汇演一等奖,并代表军部进京演出,获得很高的荣誉。
1959年,郑洪恩第二次退伍返乡,积极响应毛主席提出的“一定要根治海河”伟大号召,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根治海河。郑洪恩还先后担任大队会计、乡镇企管站站长、乡办工厂厂长等职,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兢兢业业、扎实工作。
如今的郑洪恩老人闲暇时喜欢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发展,喜欢看抗战剧,平时拉拉京胡,来段京剧,有板有眼。老人还现场演唱了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声腔铿锵有力,意气风发。
老人有三女一子,儿孙绕膝。孩子们孝顺,老两口尽享天伦之乐。
郑洪恩老人一直很感恩现在的美好生活,但是工作这么多年,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把心早就交给了党,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用行动诠释“把一切献给党”。这些年来,他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在采访时,郑洪恩老人还翻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认真读了一段。
“我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老人说,他准备近期向党组织递交一份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