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宝梅 摄 影 魏志广
周末,晨曦微露,一家人睡得正香,闹钟响起,36岁的李春兰悄悄起床,裹上羽绒服,出发了。
位于市区南端的绿博园里,清晨的宁静早已被打破。不少商户早早到来,在花卉市场开门前,要将休憩了一晚的花木打理好。李春兰和同行们打着招呼,径直来到了自家的“兰雅花屋”。
顾不上脱外套,李春兰拿起工具开始忙活。铜钱草叶子打蔫,掀开撒几粒肥料;长寿花缺水了,提壶一点点喷洒;绿萝叶子发散,轻轻整理完好;玫瑰长势不好,搬到户外晒太阳……一忙就是一个多小时。
此时,绿博园市场已开门迎客。入口处,车辆排起了长龙,一瞬间,停车场已满满当当。李春兰也迎来了第一位顾客,“这是长寿花,很好养,叶子剪下来可以扦插。”顾客视线所到之处,李春兰紧随着介绍起来。挑选、装袋、收款,一单生意成交,一盆花有了新的主人。
6年前,李春兰和丈夫在绿博园花卉市场开了店,不仅卖日常花木,还接园林工程,为客户在庭院里营造绿化景观,几年间他们拥有了众多老客户,帮不少人实现了花园梦。
站在李春兰的店向远处望去,花卉大厅长长的走廊里,顾客络绎不绝,两侧布满了各种与园林有关的店铺,苗木、花草、多肉、花器、石材……花花绿绿的东西,令人目不暇接。在高湿度和氧气饱和的大棚里,人们三三两两地挑选着心仪的植物。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买几盆绿植,摆放在家里、院中,似乎预示着一年都欣欣向荣。
西北角的多肉店里,一位叫王敏的女子打开新买的漂亮花盆,一盆盆比对着挑选合适的多肉植物。店主正忙着栽种一盆老桩法师,“这是王敏前几天在我们这儿买的法师,我们脱土晾根,负责给她重新上盆,等法师服盆后再拿走。”店主说王敏是他家的常客,隔一两个月就会来一次。“不是盆不够就是土少了,要不就是想添新品种了。”王敏说,养花的人都爱折腾,特别是春天。
与绿博园相邻的民意花卉市场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一家多肉植物馆里,顾客进进出出,63岁的馆主李成凤一边打理着多肉植物,一边耐心向顾客传授养护技巧。一位中年女子拿着小本本记录着:休眠期一月浇一次水,春天要上释缓肥,夏天要通风防晒……“来我这买多肉的顾客很多都加了微信,随时交流多肉养护问题。”李成凤说,别人拿卖花当职业,她拿卖花当乐趣。自从开了多肉植物馆,过去的老毛病没有了,还结交了一帮“肉友”,值了。
绿博园花卉厅外的市场商业街,一个个水族馆鳞次栉比,爱鱼的人们正悠闲观赏。鑫胜水族馆里,大大的鱼缸,漂亮的鱼儿,品类繁多的渔具,32岁的店主张超正在给鱼儿喂食,一群群金鱼随着主人手里的鱼食游动,似乎有了灵性。买鱼的老主顾来了,张超赶忙迎上去,不着急看鱼,先喝杯茶,唠唠嗑儿,笑声不时传出。
与花卉市场紧挨着的,是宠物、文玩市场,一猫一狗,一个小玩意儿,都是很多人的心头爱。在绿博园市场里,200多家商户,人们生活离不开的花鸟鱼虫、宠物文玩,应有尽有。逛逛市场,带点东西回去,生活似乎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