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斐斐
女人的美与年龄无关。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女人就像一本书,可以穿越岁月依然闪闪发光,因为那是有深度、有灵魂的美——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液的骨气、刻进生命的坚强。弥晓昕,只听见名字,就已经有沁入心底的香气了。对坐,更是怡然怡心。谈吐间,如春风拂面,露润甘甜。
流动的书橱和书桌
弥晓昕一直认为,一个美丽的女子,衣裙要有,化妆品要有,书橱和书桌也必须有,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她先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外国家庭,孩子比较多,房间很紧张,弟弟和哥哥一个房间,姐姐和妹妹一个房间,家庭也不是很宽裕。即便如此,这对年轻的父母还是给所有的孩子都买了独立书橱和书桌。走进他们家,看到最多的就是书橱和书桌。每天晚饭后,一家人都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书桌前,读书、写字,如果说生活中还有一种静好,这算是其中一种吧。
弥晓昕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记忆中,小时候没有专门写作业的书桌,家中有一个棕红色写字台,是村里王木匠做的,那是爸爸算账用的办公桌。每天放学,弥晓昕都会和哥哥趴在上面写作业。后来写字台破旧了,哥哥就在橱门的胶合板上画了花鸟和山水,为它增添很多色彩。再后来自己有了一个很小的房间,床边只能放下妈妈的箱柜当书桌。而那个古老的木质书架,带着两个小抽屉,这个小书桌上面,摆满了《鲁迅全集》《居里夫人》等书籍。
后来异地读书,结婚生子,除了办公场所,弥晓昕的居室里只有一个小书桌和格子式的书架,虽然简陋,但几次搬家她都没舍得扔。后来搬到楼上,住上大房子,考虑老人和孩子的需要,她仍旧没有自己独立的书房,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所有房间都布置了书桌和书橱。没人的时候,所有书桌都归她一人所有,书橱里、桌子上都是书,想躺着看、坐着看、站着看都随便。等全家人都聚齐时,她就只能抱着书和笔记本到处窜,有一种到处是“家”、到处又不是“家”的感觉。
小人书和画家梦
一个美丽的女子,家庭要有,事业要有,于她,便是阅读给梦想插上了翅膀。弥晓昕说,小时候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画家,所以对一切色彩和图画她都感兴趣。父母给她和哥哥买了许多小人书,故事虽是节选,但他们依然看得津津有味。那时候,家里还有一些大人的书和杂志,他们也偷偷地看,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等,虽看不太懂,但它们就像细小的“萤火”,在心头燃起一丝丝光亮。
稍大一些,弥晓昕渐渐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学生时期粗略读了一些文学作品。那时除了去图书馆借阅,自己也买一点,多是盗版书。现在书架上陈列的《巴黎圣母院》《茶花女》等,都是那时买的。书页很陈旧,泛着暗黄,装帧粗糙,错别字也很多,但她仍一直保留着,用以纪念学生时代的阅读时光。弥晓昕说,那时学校管得很严,晚上十点左右就熄灯,为了看书,她准备了一个手电筒,偷偷钻到被窝里看,许多世界名著都是那时读的。
她当过12年老师,这期间,卖力地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研读了许多教育类书籍,文学著作读得少了。回想起来,那段时期是她阅读最苍白的时期,工作劳累、琐事缠身、心力交瘁,文学就像一个缥缈的梦,在她的人生词典里渐渐模糊。
后来,她转到税务系统上班,闲暇之余,阅读再次成为生活主题。这时的阅读渐渐步入系统和宽泛,比如,经史子集、四大名著、东西方哲学、近现代文学史等。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自己最喜欢的阅读上,与书相伴,充实而美好。
阅读是一种修行
一个美丽的女子,茶艺要有,插花要有,浸满书香的灵魂也要有,她说,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忙完一家人的吃喝、忙完孩子的作业、忙完所有应酬和琐事之后,沏上一杯咖啡,静静坐下来读会儿书。可以读读小说,了解自己生活以外的生活;可以读读诗歌,谁说诗意只能属于诗人?诗意只是一种心境,你给自己买束花是诗意,你静坐窗前,欣赏月光也是诗意。弥晓昕用语言勾勒出的画面,让人不由得沉浸其中,享受读书带来的美好。
阅读是一种修行,若想打开自己的边界,单凭兴趣是不行的。一次,朋友给她寄了一套哲学丛书和一本《纸牌屋2玩转国王》。收到书,弥晓昕很郁闷,休谟、黑格尔、帕斯卡尔还能接受,但政治类书籍,并不是她喜欢的“菜”。可是翻开书的一刻,迈克尔·道布斯的语言却一下子吸引了她。
阅读经典,在于读出思想,读出人类思想的源头,从经典中找寻答案、激发智慧,以探求解决人类当下问题的真正出路。虽非担起惊天伟业的国之栋梁,但能让心境华枝春满,让智慧通达无虞,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也算是一种成功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