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子勇
刚刚迈入2021年,我拿到了一本期待已久的新书,《怎样学写启功行书》。作为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其中的内容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这是一本指导书法爱好者了解和学习启功书法的普及读物。全书提炼了七种基本笔画30种具体情况、60个偏旁部首,还详细介绍了启功书法的结字规律、章法布局等。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读者需要,年过七旬的作者陈启智老师还为书中的例字录制了教学示范,体现了一位老书法家宣传启功书法、弘扬传统文化的热忱。
启功生前身兼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和西泠印社社长四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名至实归的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书法不过是他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的载体和工具。他自称“够不上一个书法家”,“职业是教书,写字、画画都是业余爱好”,可是他的书法却因特色鲜明、庄重典雅、富有书卷气而为人们视为珍宝。启功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15年了,可是喜爱和学习启功书法的人们却越来越多。作者的这本《怎样学写启功行书》,正是应社会和读者需要的好书。
作者和启功的交往是一段平淡而神奇的“师生缘”。他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求学期间,正赶上“文化大革命”风卷全国,老师不能教书,学生不能学习,启功、黄药眠、钟敬文这样的老知识分子被安排和学生一同去郊区果园参加劳动。更有甚者,学生被安排睡床铺,老师被安排睡地铺。当时身为学生的作者恰好和启功同一宿舍,启功的地铺又恰好在“风口”,这一切在当时都那么平淡、正常。身为学生的作者却主动提出和启功先生调换铺位。这样一件“小事”,今天看当然微不足道,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作者这么做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善良的种子虽然微小,但力量却惊人地持久和强大,或许启功先生在一刹那间也发现了这棵种子,从此作者和启功先生结下了36年的师生缘。随着师生交往的加深,作者对启功先生的学问和人格也愈加钦佩和崇敬,这种钦佩和崇敬又化为作者工作和生活中无尽的动力。带着这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没有理由不把人做好、把书法练好。
作者得启功先生的言传身教,练就了一手形神兼备的“启功体”书法,又能以自家面貌广受社会欢迎。早在上世纪90年代,作者就出版了《汉字的艺术结构》《新米字格书写技巧》等,为普及和推广启功的书法艺术不遗余力。经过多年的艺术创作,作者对启功书法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对启功书法艺术规律的总结更系统、更全面、更清晰,无疑对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指导价值更高。
在编辑整理《怎样学写启功行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这不是一本普普通通的书法技法读物,而是对崇高人格的歌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既“教书”,又“育人”,是贯穿这本书的主题。从本书的第一章介绍启功书法风格的形成和特点, 到最后学写启功行书和临习古代碑帖的结合,字里行间都有体现,用心的读者也一定会受到感染。如果能像作者那样,带着感情去学习启功的书法,也没有理由不把书法学好,把人生之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