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媒体报道,日前,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在“直播带货”上吃了一个“不小的亏”:主播说的银币重量30克,而收到货后发现根本就是铜制品,只是表面镀了银。消费者气愤地直言,主播的这种行为就是虚假宣传。
“直播带货”是当下最流行的风向标,在让人惊叹的交易额背后,带货市场的盲区被一一暴露出来,“直播带货水分高、退货难”“直播平台对刷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相关的“料儿”不时被送上热搜。在今年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安徽等地就“直播带货”发出1号消费警示。这些都是“直播带货”初尝成长红利后,不得不面对的“烦恼”。
从消费者的吐槽来看,“直播带货”既有传统网购和线下消费的一些“老毛病”,也有因行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对“直播带货”的监管制度。比如,“黑名单”、信用评价、投诉处理、维权保护等管理机制,引导其步入正轨。网络直播平台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监管责任,规范“直播带货”行为,挤压不良商家的生存空间。
“直播带货”是“粉丝经济”,主播扮演着推销员、购物达人等多重角色。笔者曾采访过一名女主播,对方坦言自己身材和相貌都一般,但是直播销量依然不错,就是源于诚心诚信做好这一行,直播的产品都是她自己和家人试用过的。产品质量好,退货率自然低,还有源源不断的“回头客”。显然,“直播带货”最重要的就是诚信,那种靠欺骗、误导消费者去“冲销量”的不诚信做法,可能一时走得快,但绝对走不远,即便站在了新风口,也注定会昙花一现。消费者的选择是无限的,一个人的信誉却是有限的,希望商家和主播都能珍惜自己的信誉,摒弃短视心态,对售出去的商品“负责到底”。
小小直播间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消费能力,建立诚信机制、涵养良好的行业生态,才是制胜之道。这需要多方协同共治,多听听消费者的吐槽,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借助“直播带货”激活消费一池春水。